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國內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高達300萬人,換句話說,平均每八人中就有一人是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而一般人對於紅腫脫皮或是搔癢等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常見的症狀並不陌生,但是卻常常會忽略由於症狀所引起患者心理障礙、情緒反彈所造成的生活品質影響。
知名藥廠與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共同提出「異位性皮膚炎Q o L量表」及「對抗異位性皮膚炎行動手則」,患者可自行判斷其生活受病症影響程度,並學習處理方法。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蔡呈芳表示,「異位性皮膚炎Q o L量表」是一種判斷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為病症使得日常生活品質受到影響程度之指標。因為此種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難以根治的疾病,患者除了必須忍受皮膚紅腫、搔癢、脫皮、破皮結痂等痛苦外,很容易發生睡眠中斷、注意力無法集中、感到自卑困窘、暴躁易怒或擔心類固醇副作用的心理壓力等情形,蔡呈芳進一步指出,搔癢紅痛對於自我照護能力較弱的兒童及青少年患者而言,更容易影響患者本身甚至家人的生活品質。透過自行檢測「異位性皮膚炎Q o L量表」,依照患者嚴重程度可分為四級「Q o L指數」,並學習「行動手則」的解決之道:
1. 第一級:「猴子舞」指數:此階段為發病初期,皮膚出現間斷性的搔癢而不斷搔抓癢處,並因為皮膚乾燥、起紅疹引來不雅外號嘲笑而感到自卑。此時應特別注意保持乾爽、避免流汗,同時剪短指甲避免抓傷皮膚,儘量穿著寬鬆的棉質衣物,避免皮膚刺激、降低癢的頻率與不適。
2. 第二級:「啪啦啪啦舞」指數:患者會因為全身極癢難以忍受而不斷拍打癢處造成皮膚紅腫現象更為明顯,睡眠品質受到干擾,尤其是幼童患者更因為不斷哭鬧造成全家睡眠中斷情形嚴重,患者本身情緒沮喪難過,缺乏自信心的結果造成人際關係受挫。建議患者除選擇棉質衣物外,更要避免使症狀惡化的內在及外在因素,例如避免攝取過敏性食物並隔離環境中過敏原,同時配合醫師診療塗抹少量的類固醇或非類固醇乳膏藥物。
3. 第三級:「黏巴達舞」指數:皮膚癢痛症狀趨於嚴重,對於日常活動如運動、學習甚至走路都有困難,且患病部分發生疼痛流血現象,必須用衣物覆蓋,尤其青春期患者容易因為同儕壓力產生情緒上的暴躁。患者必須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及溫差過大環境,更重要的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緒壓力,以免情緒低落與壓力引發疾病惡化。
4. 第四級:「蕃茄舞」指數:此階段對全家生活品質的影響最為嚴重。患者出現全身紅腫及搔癢現象,影響日常生活運作,同時因疾病產生的嚴重自卑感可能造成個性內向偏執或180度轉變,遭受朋友排斥造成交友困難而感覺孤單寂寞,兒童患者更由於洗澡困難及更換衣物頻繁而迫使父母必須花費更多時間及耐心照料,往往影響家長本身的工作、社交及情緒。
另外,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朱家瑜表示,根據國外一項對兒童皮膚病患者生活品質影響所做調查顯示,最讓幼童及青少年患者感到困擾的前四名分別為:不雅外號取笑、自卑與尷尬的情緒反應,造成人際關係障礙及因皮膚奇癢難耐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朱醫師進一步說明,對家長而言約60%的患者或其家人反應其睡眠品質因患者發病時全身紅癢無法入睡受到嚴重干擾,進而造成隔天上班上課精神不濟;此外亦有七成以上患者家長表示,當病童發病哭鬧不止和停不住的抓癢動作,促使家長情緒亦隨之焦躁易怒。由此可知異位性皮膚炎帶給患者及家人的痛苦不只是患者本身身體上的不適,家長心理上的壓力及整體生活素質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新藥副作用較小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外用藥向來以類固醇及抗組織胺為主,其中類固醇更是佔多數,但類固醇長期使用可能產生如皮膚萎縮的副作用,而小患童則擔心會因全身吸收造成生長抑制等。最近新一種含pimecrolimus成份的外用藥,提供治療上的另一選擇。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翁雯柔表示,Pimecrolimus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免疫機能的調整,選擇性地抑制T細胞活性,降低發炎物質的合成與釋放,可以有效抑制皮膚的發炎反應,又不會造成像類固醇一樣的皮膚萎縮副作用。
她解釋此藥具有獨特的分子構造及親脂性,容易被吸收進入皮膚層,使其對皮膚有較高的親和力及抗發炎特性,但又比較不會有全身性副作用。
醫學中心曾進行療效研究,實驗對象為二至十七歲,患部面積占體表面積五%至九十六%不等,給予一%之Pimecrolimus,一天二次持續六週的治療,發現可以有效減少患部面積以及改善搔癢症狀,而在紅斑及浸潤症狀方面則約在使用八天內可見改善。
對於輕至中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紅疹、搔癢與發炎等類似過敏症狀有明顯的效果,約在十五天之內可達最大療效。此藥可能的副作用不多,耐受性也不錯,翁醫師解釋,可能出現副作用包括使用初期可能會出現短暫輕微灼熱或刺激感及紅斑。此外用藥膏的使用方式為一天擦兩次,患部不可包紮或覆蓋,也不可塗抹於傷口上,適用對象為二歲以上孩童。
遠離異位性皮膚炎的不二法門為注重居家日常照護、降低環境污染及保持心情愉快;而維持環境清潔、避免布製家具、窗簾,不飼養寵物,選用中性肥皂等,也都是可行的預防方法。
異位性皮膚炎孩子 小心犯氣喘
近來天氣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使氣喘門診病患大增。然而,書田診所小兒過敏科主治醫師翁至德表示,近五成的媽媽並不曉得,如果家裡的小朋友有異位性皮膚炎,將來有50%的機會會氣喘。此外咳嗽超過三星期以上,可能也多是氣喘引起的。
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約為6%到10%,症狀包括顆粒性丘疹,會癢、脫屑,時間一久皮膚會增生增厚並苔癬化,通常嬰兒期症狀開始出現,一歲以前60%的病童已有症狀,五歲以前高達85%會有症狀。
翁至德指出,有名七歲女童,三、四歲起就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幾乎每個月都會咳嗽、感冒,讓家人頭痛不已;其實,長期慢性咳嗽是過敏氣喘的問題,嬰幼兒時期的皮膚炎,更與後來的氣喘有很大關係。
翁至德強調,異位性皮膚炎小朋友要慎防將來氣喘,尤其有異位性體質家族史更要特別注意;此外,當慢性咳嗽超過三星期時,就要考慮是否罹患氣喘,並到過敏科求診。
氣喘可能是無預警、無徵兆的,翁至德提醒,如果沒有即早預防控制,部分氣喘會演變成「氣喘重症」,發作時可能因肺功能不佳、呼吸衰竭,甚至致命。
他指出,一名10歲大的氣喘男童,有異位性體質的家族史,氣喘控制一陣子後,家人以為他情況穩定,就沒有繼續追蹤下去。結果某天夜裡,小男孩突然開始喘息、呼吸急促、嘴唇膚色發紫、意識出現煩躁不安,緊急送醫後確診是「氣喘重症」。
書田診所小兒科翁至德醫師門診自4月15日起,提供兩歲以上小朋友免費過敏原皮膚測試,名額共50名,額滿為止,歡迎家長來電預約02-23690211轉741。
中醫治療方法
炎熱的夏天裡,很多孩童一流汗就容易皮膚發癢,尤其在脖子、手肘、膝窩處,常常抓出紅疹,甚至紅腫、起水泡、糜爛流水,這些小孩很可能具有異位性體質,自幼皮膚問題就不斷,從尿布疹到溼疹、容易被蚊蟲叮咬等,常常體無完膚。
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多半與遺傳有關,好發於有過敏體質的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身上,常合併有過敏性鼻炎、打噴嚏、氣喘、花粉熱、咳嗽、過敏性結膜炎、眼睛發癢等症狀。
常見的症狀是不斷的搔抓臉、頸、手肘窩、膝窩或四肢背側等部位,造成皮膚出現紅疹、變厚、變粗糙的現象。
因為幼童不會明確表達自己的痛苦,做母親的,往往只能眼睜睜看著幼童不斷因為劇癢而搔抓,因此,又有人稱異位性皮膚炎為「磨娘精」。
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在炎熱的夏天要避免流汗,一旦流汗後要想辦法趕快沖澡或拭去。
衣物的穿著以寬鬆舒適、柔軟、不緊密棉質為佳。沐浴時不要用太熱的水、鹼性肥皂或藥皂。避免搔抓,抓癢容易造成細菌、病毒或黴菌的感染,使皮膚炎更難處理。
在飲食方面,牛奶、蛋、小麥、有殼海鮮、花生(油)、大豆、草莓、番茄等食物,會使某些具有異位性體質的病人病情加重,應儘量避免。
中醫認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理機轉為脾虛胃熱,發病原因,主要來自先天胎毒遺熱(母體懷孕期飲食不當),或後天餵養失調。
治療上,在急性期常使用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方藥,如消風導赤散或龍膽瀉肝湯等來改善症狀。而對慢性纏綿不癒的異位性皮膚炎,除了以馬齒莧、苦參、黃芩、白蘚皮等清熱除濕藥物治其標外,更強調「治病必求其本」,注重以健脾除濕、養血潤燥來治本,減少發作,如使用四君子湯、當歸飲子等方藥。
此外,配合使用浸泡、濕敷或外擦抗感染的中藥,如馬齒莧、黃柏等,對改善病情更為有效。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容易感染細菌、病毒或黴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很多,根據臨床研究顯示,有效的控制感染,對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發作非常有幫助。
中藥大黃、苦參、黃芩、黃柏等,根據現代藥理研究,均有廣效殺菌、抑制皮膚真菌及病毒等作用,具有很好的抗發炎、抗過敏療效。
臨床證據證實,病患在使用由生大黃等中藥製成的三黃洗劑一週後,患部面積、病灶嚴重程度,以及皮膚搔癢程度,均顯著且有效降低。
而使用苦參、黃柏等中藥煎煮藥浴,每天晚上浸泡全身卅分鐘,更能減少夜間搔抓,有助於病情改善。長期的搔抓,會使表皮病菌更容易侵入皮膚內,往往是病情嚴重且不易痊癒的原因。
異位性皮膚炎造成的長期發癢和全身性皮膚損傷,常會造成美觀上的衝擊,在心理上呈現急躁不安,而焦慮不安更易讓癢感增加、病情加重。
所以家人應該付出較多的耐心與關心,以陪伴病童度過這段發病期,並儘量發展其他興趣,以分散注意力。只要病人、家屬和醫師能充分配合,給予適當的藥物控制與注意日常生活,就可有效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不讓異位性皮膚炎影響快樂的童年。
知名藥廠與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共同提出「異位性皮膚炎Q o L量表」及「對抗異位性皮膚炎行動手則」,患者可自行判斷其生活受病症影響程度,並學習處理方法。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蔡呈芳表示,「異位性皮膚炎Q o L量表」是一種判斷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為病症使得日常生活品質受到影響程度之指標。因為此種皮膚炎是一種慢性且難以根治的疾病,患者除了必須忍受皮膚紅腫、搔癢、脫皮、破皮結痂等痛苦外,很容易發生睡眠中斷、注意力無法集中、感到自卑困窘、暴躁易怒或擔心類固醇副作用的心理壓力等情形,蔡呈芳進一步指出,搔癢紅痛對於自我照護能力較弱的兒童及青少年患者而言,更容易影響患者本身甚至家人的生活品質。透過自行檢測「異位性皮膚炎Q o L量表」,依照患者嚴重程度可分為四級「Q o L指數」,並學習「行動手則」的解決之道:
1. 第一級:「猴子舞」指數:此階段為發病初期,皮膚出現間斷性的搔癢而不斷搔抓癢處,並因為皮膚乾燥、起紅疹引來不雅外號嘲笑而感到自卑。此時應特別注意保持乾爽、避免流汗,同時剪短指甲避免抓傷皮膚,儘量穿著寬鬆的棉質衣物,避免皮膚刺激、降低癢的頻率與不適。
2. 第二級:「啪啦啪啦舞」指數:患者會因為全身極癢難以忍受而不斷拍打癢處造成皮膚紅腫現象更為明顯,睡眠品質受到干擾,尤其是幼童患者更因為不斷哭鬧造成全家睡眠中斷情形嚴重,患者本身情緒沮喪難過,缺乏自信心的結果造成人際關係受挫。建議患者除選擇棉質衣物外,更要避免使症狀惡化的內在及外在因素,例如避免攝取過敏性食物並隔離環境中過敏原,同時配合醫師診療塗抹少量的類固醇或非類固醇乳膏藥物。
3. 第三級:「黏巴達舞」指數:皮膚癢痛症狀趨於嚴重,對於日常活動如運動、學習甚至走路都有困難,且患病部分發生疼痛流血現象,必須用衣物覆蓋,尤其青春期患者容易因為同儕壓力產生情緒上的暴躁。患者必須減少出入公共場所及溫差過大環境,更重要的是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緒壓力,以免情緒低落與壓力引發疾病惡化。
4. 第四級:「蕃茄舞」指數:此階段對全家生活品質的影響最為嚴重。患者出現全身紅腫及搔癢現象,影響日常生活運作,同時因疾病產生的嚴重自卑感可能造成個性內向偏執或180度轉變,遭受朋友排斥造成交友困難而感覺孤單寂寞,兒童患者更由於洗澡困難及更換衣物頻繁而迫使父母必須花費更多時間及耐心照料,往往影響家長本身的工作、社交及情緒。
另外,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朱家瑜表示,根據國外一項對兒童皮膚病患者生活品質影響所做調查顯示,最讓幼童及青少年患者感到困擾的前四名分別為:不雅外號取笑、自卑與尷尬的情緒反應,造成人際關係障礙及因皮膚奇癢難耐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朱醫師進一步說明,對家長而言約60%的患者或其家人反應其睡眠品質因患者發病時全身紅癢無法入睡受到嚴重干擾,進而造成隔天上班上課精神不濟;此外亦有七成以上患者家長表示,當病童發病哭鬧不止和停不住的抓癢動作,促使家長情緒亦隨之焦躁易怒。由此可知異位性皮膚炎帶給患者及家人的痛苦不只是患者本身身體上的不適,家長心理上的壓力及整體生活素質的影響更是不容忽視。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新藥副作用較小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外用藥向來以類固醇及抗組織胺為主,其中類固醇更是佔多數,但類固醇長期使用可能產生如皮膚萎縮的副作用,而小患童則擔心會因全身吸收造成生長抑制等。最近新一種含pimecrolimus成份的外用藥,提供治療上的另一選擇。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醫師翁雯柔表示,Pimecrolimus的作用原理主要是免疫機能的調整,選擇性地抑制T細胞活性,降低發炎物質的合成與釋放,可以有效抑制皮膚的發炎反應,又不會造成像類固醇一樣的皮膚萎縮副作用。
她解釋此藥具有獨特的分子構造及親脂性,容易被吸收進入皮膚層,使其對皮膚有較高的親和力及抗發炎特性,但又比較不會有全身性副作用。
醫學中心曾進行療效研究,實驗對象為二至十七歲,患部面積占體表面積五%至九十六%不等,給予一%之Pimecrolimus,一天二次持續六週的治療,發現可以有效減少患部面積以及改善搔癢症狀,而在紅斑及浸潤症狀方面則約在使用八天內可見改善。
對於輕至中度異位性皮膚炎的紅疹、搔癢與發炎等類似過敏症狀有明顯的效果,約在十五天之內可達最大療效。此藥可能的副作用不多,耐受性也不錯,翁醫師解釋,可能出現副作用包括使用初期可能會出現短暫輕微灼熱或刺激感及紅斑。此外用藥膏的使用方式為一天擦兩次,患部不可包紮或覆蓋,也不可塗抹於傷口上,適用對象為二歲以上孩童。
遠離異位性皮膚炎的不二法門為注重居家日常照護、降低環境污染及保持心情愉快;而維持環境清潔、避免布製家具、窗簾,不飼養寵物,選用中性肥皂等,也都是可行的預防方法。
異位性皮膚炎孩子 小心犯氣喘
近來天氣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使氣喘門診病患大增。然而,書田診所小兒過敏科主治醫師翁至德表示,近五成的媽媽並不曉得,如果家裡的小朋友有異位性皮膚炎,將來有50%的機會會氣喘。此外咳嗽超過三星期以上,可能也多是氣喘引起的。
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率約為6%到10%,症狀包括顆粒性丘疹,會癢、脫屑,時間一久皮膚會增生增厚並苔癬化,通常嬰兒期症狀開始出現,一歲以前60%的病童已有症狀,五歲以前高達85%會有症狀。
翁至德指出,有名七歲女童,三、四歲起就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問題,幾乎每個月都會咳嗽、感冒,讓家人頭痛不已;其實,長期慢性咳嗽是過敏氣喘的問題,嬰幼兒時期的皮膚炎,更與後來的氣喘有很大關係。
翁至德強調,異位性皮膚炎小朋友要慎防將來氣喘,尤其有異位性體質家族史更要特別注意;此外,當慢性咳嗽超過三星期時,就要考慮是否罹患氣喘,並到過敏科求診。
氣喘可能是無預警、無徵兆的,翁至德提醒,如果沒有即早預防控制,部分氣喘會演變成「氣喘重症」,發作時可能因肺功能不佳、呼吸衰竭,甚至致命。
他指出,一名10歲大的氣喘男童,有異位性體質的家族史,氣喘控制一陣子後,家人以為他情況穩定,就沒有繼續追蹤下去。結果某天夜裡,小男孩突然開始喘息、呼吸急促、嘴唇膚色發紫、意識出現煩躁不安,緊急送醫後確診是「氣喘重症」。
書田診所小兒科翁至德醫師門診自4月15日起,提供兩歲以上小朋友免費過敏原皮膚測試,名額共50名,額滿為止,歡迎家長來電預約02-23690211轉741。
中醫治療方法
炎熱的夏天裡,很多孩童一流汗就容易皮膚發癢,尤其在脖子、手肘、膝窩處,常常抓出紅疹,甚至紅腫、起水泡、糜爛流水,這些小孩很可能具有異位性體質,自幼皮膚問題就不斷,從尿布疹到溼疹、容易被蚊蟲叮咬等,常常體無完膚。
異位性皮膚炎的發生,多半與遺傳有關,好發於有過敏體質的嬰幼兒、兒童及青少年身上,常合併有過敏性鼻炎、打噴嚏、氣喘、花粉熱、咳嗽、過敏性結膜炎、眼睛發癢等症狀。
常見的症狀是不斷的搔抓臉、頸、手肘窩、膝窩或四肢背側等部位,造成皮膚出現紅疹、變厚、變粗糙的現象。
因為幼童不會明確表達自己的痛苦,做母親的,往往只能眼睜睜看著幼童不斷因為劇癢而搔抓,因此,又有人稱異位性皮膚炎為「磨娘精」。
預防異位性皮膚炎的發作,在炎熱的夏天要避免流汗,一旦流汗後要想辦法趕快沖澡或拭去。
衣物的穿著以寬鬆舒適、柔軟、不緊密棉質為佳。沐浴時不要用太熱的水、鹼性肥皂或藥皂。避免搔抓,抓癢容易造成細菌、病毒或黴菌的感染,使皮膚炎更難處理。
在飲食方面,牛奶、蛋、小麥、有殼海鮮、花生(油)、大豆、草莓、番茄等食物,會使某些具有異位性體質的病人病情加重,應儘量避免。
中醫認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理機轉為脾虛胃熱,發病原因,主要來自先天胎毒遺熱(母體懷孕期飲食不當),或後天餵養失調。
治療上,在急性期常使用清熱解毒、祛風止癢的方藥,如消風導赤散或龍膽瀉肝湯等來改善症狀。而對慢性纏綿不癒的異位性皮膚炎,除了以馬齒莧、苦參、黃芩、白蘚皮等清熱除濕藥物治其標外,更強調「治病必求其本」,注重以健脾除濕、養血潤燥來治本,減少發作,如使用四君子湯、當歸飲子等方藥。
此外,配合使用浸泡、濕敷或外擦抗感染的中藥,如馬齒莧、黃柏等,對改善病情更為有效。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容易感染細菌、病毒或黴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出很多,根據臨床研究顯示,有效的控制感染,對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發作非常有幫助。
中藥大黃、苦參、黃芩、黃柏等,根據現代藥理研究,均有廣效殺菌、抑制皮膚真菌及病毒等作用,具有很好的抗發炎、抗過敏療效。
臨床證據證實,病患在使用由生大黃等中藥製成的三黃洗劑一週後,患部面積、病灶嚴重程度,以及皮膚搔癢程度,均顯著且有效降低。
而使用苦參、黃柏等中藥煎煮藥浴,每天晚上浸泡全身卅分鐘,更能減少夜間搔抓,有助於病情改善。長期的搔抓,會使表皮病菌更容易侵入皮膚內,往往是病情嚴重且不易痊癒的原因。
異位性皮膚炎造成的長期發癢和全身性皮膚損傷,常會造成美觀上的衝擊,在心理上呈現急躁不安,而焦慮不安更易讓癢感增加、病情加重。
所以家人應該付出較多的耐心與關心,以陪伴病童度過這段發病期,並儘量發展其他興趣,以分散注意力。只要病人、家屬和醫師能充分配合,給予適當的藥物控制與注意日常生活,就可有效治療異位性皮膚炎,不讓異位性皮膚炎影響快樂的童年。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