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冬天是泡湯季節。有人在溫泉中泡出凝脂般美麗肌膚,有人卻得了溫泉皮膚病,為什麼?

天氣愈冷,想泡湯的慾望愈熱。能在寒冬裡拋開擾人俗務,褪去厚重衣物,浸浴在霧氣靄靄的溫泉池中,讓暖暖泉水舒緩平日緊繃的身心,實在是生活裡一大愉悅享受。

更且,翻開溫泉旅遊書和網站,多大力宣稱溫泉能改善關節炎、婦女病、高血壓、心臟病,更能美白肌膚兼治皮膚痼疾,好處這麼多,難怪泡湯成為秋冬最受歡迎的養生休閒。但皮膚科醫生可頭疼了。每逢冬天,門診就出現不少因泡湯導致皮膚乾燥、搔癢,甚至灼傷發炎的病號。

「常有人從溫泉旅遊團返家隔天就來門診報到,」國泰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林怡君表示,這些旅客連續幾天泡溫泉,皮膚浸泡熱水、且常搓洗,很容易將表皮脂質層洗掉,失去隔絕保護效果,皮膚變乾燥就會癢,搔抓之後容易造成皮膚粗糙,起疹,甚至破皮,變成毛囊炎,最常遭殃的是浸在泉水最久的腰部以下皮膚。更嚴重的是泡到特殊泉質引起的溫泉皮膚炎。

台灣溫泉皮膚炎登上國際期刊

台大醫學系教授孫啟璟等人曾經調查44位到台大就醫患者,他們因為皮膚紅腫疼痛,接著出現一顆顆似針頭或米粒大小、好像被化學藥品灼傷的潰瘍求診。調查發現這些病人在發病前都曾去北投一帶泡過溫泉。於是孫啟璟收集並比較了北投的青磺泉、白磺泉和一般自來水水質特性。

結果發現青磺泉的含硫量是自來水的6倍,含氯量是150倍,更且青磺泉酸鹼值(pH)只有1~2,是強酸。當皮膚比較脆弱、或是原本有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等問題的人,浸泡高溫強酸的青磺溫泉池,泡出溫泉皮膚病的可能性就大增。這項研究還曾刊登在英國《接觸性皮膚炎》雜誌上。

「門診看到泡湯泡出問題的幾乎都是青磺泉,屢試不爽,」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家瑜提到,最近有位9歲小女生,因為異位性皮膚炎,兩腿有些像紅豆冰疹子。媽媽聽人說泡溫泉會好,就帶女兒去。泡湯後第二天原來癢的地方變得紅腫,接著出現一圈圈紅紅的發炎潰瘍,「像被硫酸潑到一樣,」朱家瑜指著小女孩皮膚病灶的幻燈片說。另一位57歲女病人則是想用泡湯治療香港腳,跑去泡青磺泉後,原本香港腳破皮部位潰爛發炎更嚴重。

所以,泡溫泉之前,最好先了解溫泉的成分。

台灣的溫泉泉質成分,可以概分為:

1.中性碳酸泉(分布全省,像北部大屯山、谷關、廬山、四重溪、不老溫泉等)。
2.鹼性碳酸氫鈉泉(例如烏來、礁溪、知本、霧鹿溫泉等)。
3.鹽泉(主要在關子嶺附近)。
4.硫磺泉(陽明山和北投一帶)。

一般認為溫泉能美膚,主要是水溫能促進血液循環,泉水中所含的鈣、鎂、鈉、碳酸氫、硫化氫等礦物質,能改變皮膚酸鹼值,軟化皮膚角質,甚至能治療皮膚病變,日本和歐洲很早就將溫泉結合水療,開發出各式各樣SPA養生,甚至醫療中心。若要強調醫療效果,會有專業醫護人員根據研究開處方;美膚保養則多半會將溫泉中有效成分做成保養品,林怡君醫師表示。

怎樣泡個好湯?

反觀台灣,溫泉標示不明確也不那麼普及,民眾也沒有習慣了解自己泡湯的泉質,以為泡湯就能美膚,「泡得好美容養顏,泡不好皮膚可能提早衰老,甚至罹患溫泉皮膚病,」朱家瑜說,如果皮膚有傷口或黴菌感染等問題,最好不要去泡溫泉。

要讓溫泉為健康加分,泡出像楊貴妃般凝脂肌膚,總不能隨身攜帶石蕊試紙或溫度計去泡湯吧。兩位醫師建議:

■泡湯前,問問服務人員溫泉的泉質、酸鹼值多少,太酸太鹼的溫泉最好加自來水稀釋;水溫比體溫略高就好;泡湯前的身體清潔,不需使勁搓洗,免得皮脂膜被搓光光。

■泡湯時,每15分鐘起來休息一下,老人家、皮膚乾或有冬季癢問題的人,整個泡湯時間不要太久。記得喝水補充體溫升高流失的水分。

在熱氣裊裊的溫泉池裡,要記得顧到臉皮,免得臉上毛孔在高溫裡蒸太久,產生大量自由基,更容易老化。可以趁這時敷上面膜,或用冷毛巾抹抹臉。

■泡完後,有的人認為把溫泉裡的成分留在皮膚上對身體好,但遇到像硫磺或鹽分濃度高的溫泉,不沖掉,拭乾或蒸發水分之後,留在皮膚上的濃度可能會增加數十倍,刺激性很大,所以最好再沖一次清水。

若要用清潔用品再洗一次身體,不要用含皂用品,水溫低一點,也不用力搓,免得去角質去過了頭。

拭乾全身。尤其是腋下、胯部、肚臍周圍、四肢的皮膚皺褶處,隨即臉部和全身抹乳液保濕,鎖住皮膚水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瓊慧-mandy 的頭像
    瓊慧-mandy

    MANDY'365 只要健康不要胖

    瓊慧-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