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手術成功率高,但有代償性出汗的問題,注射肉毒桿菌及使用制汗劑也是可行的方法。
 但醫師還是會依病患個人的狀況來調整,找出最有利患者的療法。

 沈先生今年三十五歲,自小就深受多汗症困擾,畫圖、寫字時動不動就把紙張沾濕,弄得一團糟。為了怕被人討厭,總會刻意與朋友保持距離;長大後,每次出席社交場合,就如臨大敵,他會儘量把手放在口袋裡用手帕吸汗,深怕與人握手時,濕黏的手汗會令人作嘔,每當他越擔心,心裡就越緊張,一緊張,手汗滴的更兇,這樣的惡性循環,成為他擺脫不了的惡夢。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主任蔣永孝表示,多汗症好發於手掌、腳掌、腋下與顏面等局部,與體質有關,有時會遺傳,患者交感神經系統容易亢奮,一旦感到緊張或溫度昇高,便會出現局部多汗,在夏天更為嚴重,而局部多汗者通常也會出現其他部位多汗或全身性多汗,程度因人而異。

■多汗症手術率 台灣冠全球

 一般人恐怕很難想像多汗症的痛苦,不過從手術的風行程度,不難想見患者有多想擺脫這場濕淋淋的戰爭。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倫理教授戴正德指出,台灣的多汗症手術率是世界第一。健保局資料顯示,我國八十九與九十年,申報多汗症患者平均一萬四千多人,其中約五成進行手術;一年的多汗症治療費用支出約一億五千萬元,手術費佔九成以上,且幾乎各年齡層手術率都有增加趨勢。

 有了健保給付,手術因價格低廉更添魅力,特別是對年輕人。健保局資料中,十一歲至三十歲間患者就占了六成八,一半以上接受了手術治療。

 新竹馬偕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莊活力表示,九成五以上的患者都是為了手汗而來,因為手汗造成的社交與工作問題最明顯。手術的方式從最早的背部交感神經切除術,後來的皮下交感神經燒灼術,到目前蔚為主流的內視鏡交感神經燒灼術,原理都是破壞控制局部流汗的交感神經。

 進行內視鏡手術時,患者須全身麻醉,將胸腔內視鏡藉由腋下手術開口送入胸腔內,然後灼燒胸交感神經節,可抑制局部流汗,復發率低且成功率高。

 手汗手術是目前唯一可以根治手汗的方式,神經外科醫師多表示手術有九成五以上的成功率,復發機率低,出現氣胸、血胸等併發症的機率更低。不過,真正讓多汗症患者躊躇不前的,莫過於代償性出汗的後遺症。

■代償性出汗 造成患者卻步

 所謂代償性出汗,是指手術後,當手、腋下或臉部等處的汗量減少,胸、背、臀或腿部等處的汗量會明顯增加。蔣永孝認為,這是因為流汗總量只會轉移,不會增加或減少。

 不過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蔡呈芳則持不同看法,他認為流汗轉移涉及更細微的神經調控機制,而非等量轉移到其他部分,他曾發現有少數手術失敗者,儘管手汗復發,全身性流汗卻也更為明顯。

他指出,綜觀國外文獻,手術後約九成患者會有代償性出汗,三成症狀明顯,一成認為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少數人會後悔接受手術。根據他的經驗,原本就容易全身流汗者,手術後的代償性流汗往往更難以忍受。

 莊活力則表示,代償性出汗的嚴重程度無法事先預測,患者須做好心理準備,因為一旦交感神經遭破壞,就無法重來。

 逃離手汗的陰影,卻可能換來其他的尷尬,有人坐不到三分鐘,褲底就濕一片,有人一天要換好幾次內衣,也有人動輒全身溼透。

 七年前動過手術的邱先生說,他的胸部、背部、大腿內側都有代償出汗,一到夏天就很容易全身濕粘,雖然不舒服,不過比起手汗來說,他覺得好過多了。

 有人不滿意尚可接受,有人轉而尋求其他療法,有人隨身攜帶換洗衣物,更有人幾乎足不出戶。
為降低代償性出汗的風險,有醫師嘗試改良手法,也有醫師以金屬夾子取代電燒,試圖用壓迫的方式減少對神經的破壞,讓術後嚴重代償出汗的患者還有恢復原狀的機會。不過,醫界對此評價不一,有認同,也有懷疑。

 台灣有近一半的患者選擇開刀,沈先生卻沒這麼做,就是卡在嚴重代償出汗的可能性,他說自己寧可選擇花錢打肉毒桿菌,偶爾擦擦制汗劑,寧願麻煩點,也不敢冒險。

■制汗劑制汗 療效須看濃度

 戴正德質疑台灣的多汗症手術率過高,部分症狀較輕者不該跳過藥物治療而直接進行手術,同時國外明明有些知名制汗藥劑療效頗佳,偏愛手術的台灣,市面上卻買不到同類藥品,令人匪夷所思。

 蔡呈芳指出,相較於國外產品,國內的制汗劑濃度普遍較低,因此效果有限。

 他解釋,制汗劑的成分主要以鋁鹽為主,原理是利用鋁分子滲入汗管,使其因為細胞變化而阻塞,達成抑制排汗之目的。就「單純鋁鹽」的產品,有效濃度須達十五%至二十%,國外知名品牌多為酒精製劑,效果明顯,但稍具刺激性;而國內的制汗劑濃度卻僅五%,成分多為「複合鋁鹽」,鋁分子較少,而有些醫療用水劑,濃度雖達十五%,但若製成酒精製劑,效果會更好。

 蔡呈芳認為,單價低,利潤低,讓藥廠對制汗劑市場興趣缺缺,台北中興醫院皮膚科主任潘企岳也持相同看法。蔡呈芳說,濃度低的效果不佳,醫師通常也不會推薦,患者購買意願低,而外國藥品,又因為種種因素,無法進入國內市場。

 事實上,過去醫院會自行調製濃度較高的藥水,健保制度實施後,礙於法令限制與成本考量,大多已不再這麼做。

 莊活力說,病人的手汗嚴重起來,幾乎像水龍頭滴水,用制汗劑不如用毛巾還比較快,因此蔡呈芳強調,制汗劑只適用於輕度多汗症,中度以上者必須求助於肉毒桿菌。

■肉毒桿菌有效 但非萬靈丹

 近年來被廣泛用於除皺美容的肉毒桿菌,在抑制局部流汗上也有明顯效果,且副作用低,成為另類選擇,缺點是價格昂貴且須重複施打,因此只有少數人願意嘗試。

 萬芳醫院皮膚外科美容中心主任鄭國良指出,肉毒桿菌可抑制乙醯膽鹼的分泌,阻斷神經與汗腺間聯繫,進而減少局部流汗,通常只能持續六至九個月,之後就必須再追加,費用視用量而定,以治療手汗為例,一次約三萬塊左右,優點是沒有代償性出汗的問題。

 施打前,鄭國良會先為患者測試汗量與排汗位置,如要治療手汗,左右手加起來至少得打上六十針,台大醫學院皮膚科臨床教授吳英俊更打過超過一百針的,這與患者手部大小、症狀輕重與施打方式有關。

 鄭國良說,手掌神經密集觸覺敏銳,必須施打神經阻斷麻醉劑止痛,大約兩天後,流汗的情況會開始明顯改善,不過部份人的手部小肌肉群會出現暫時性無力,執行較精細的動作會有困難,一般在一個月內會恢復正常。

 此外,肉毒桿菌還可施打在全身各部,吳英俊說,有位律師就因為苦於頭臉多汗,看似心虛又緊張,嚴重影響專業形象,於是咬牙忍痛讓頭皮周圍挨上四十針。

 由於效果頗佳,有些代償性出汗嚴重的患者,把肉毒桿菌當成最後一道曙光。不過,根據蔡呈芳四年來的觀察,這些人之中只有三分之一會感到很滿意。

 他分析,治療手汗只須施打一到兩百單位肉毒桿菌,但由於嚴重代償性出汗者的流汗面積廣且汗量大,必須針對多汗的局部各別密集施打,一般須使用七百到一千單位之多,費用可高達十餘萬,卻很難真的涵蓋到所有汗孔,那些漏網之魚,還是會造成困擾。

 除技術上不易克服,價格也非一般人所能負擔,因此只要多汗局部面積超過兩個掌寬者,蔡呈芳就不建議施打,而改用抗癲癇藥物類的神經調節劑,這類藥物可抑制交感神經,雖然會出現口乾舌燥的副作用,但並無大礙,只不過患者還得碰碰運氣,有些人的體質可以獲得改善,有些可就沒那麼幸運了。

■離子電泳法 療程考驗耐性

 吳英俊表示,離子電泳法可使汗管暫時失去功能,無副作用,雖然麻煩點,但也算是不錯的選擇。

此法是利用人體導電的原理,將水電解成氫離子,滲入汗管後,使細胞產生變化阻塞汗管,進而阻斷排汗。

 離子電泳法具健保給付,價格相對便宜,各家醫院的療程不同,有的是先連做十次,每週再做一次以維持效果,有的是連做十五次,效果可維持一、兩個月。吳英俊說,若症狀不嚴重,有效率可達六至八成,缺點就是花時間,而且必須持之以恆。

 此外,目前離子電泳法只適合手、腳、腋下等部位,蔡呈芳表示,理論上也能用於全身性多汗,不過若單次導電範圍過大容易發生危險,分開治療又太費時,不切實際。

 而莊活力與蔡呈芳同時表示,因為手術盛行,目前只剩少數幾家醫院還有提供離子電泳法治療。
 有患者為了方便,索性買機器回家做,售價約三、四萬不等,但蔡呈芳提醒,機器須能提供十五微安培電能才具療效,部分市售機器都有電流強度不足的缺點,使效果不如預期,他認為美、日進口的機器較符合標準。

■手術效果佳 術前仍須斟酌

 蔡呈芳強調,離子導入法與肉毒桿菌,只適用於中度多汗症,若症狀嚴重,只能以手術治療,不過必須注意,若全身性多汗也很嚴重,就得格外慎重,因為這類病患,手術後代償出汗,可能會更令人難以忍受。

 多汗症並非無法痊癒,通常到了四十歲後,隨人體代謝功能退化,排汗問題會逐漸改善,只是一般人實在等不了那麼久。儘管如此,醫師仍建議須仔細評估,再決定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

 莊活力表示,進行手術前,他會請患者先靜下心來好好想像,自己是否能忍受動輒全身溼透的不舒服,如果能,才會考慮為其進行手術,因為機率雖低,但只要發生了,對患者而言就是百分之百。

 此外,患者尋求醫療途徑應循序漸進。吳英俊認為,患者可先使用制汗劑,若效果不佳,再選擇離子電泳法,嚴重者才須考慮肉毒桿菌,甚至進行手術,必須看症狀嚴重程度,與是否對生活造成重大影響,再決定如何治療。

 他也提醒患者,多學著自我調適,時時放鬆心情,避免陷入壓力,因為緊張與焦慮是多汗的根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瓊慧-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