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長期攝取橄欖油 中風風險少四成
中國時報【蔡鵑如/綜合報導】
食用大量蔬果、雜糧、橄欖油與魚類的地中海飲食法,可降低心臟病風險,已得到醫學證實,法國權威研究機構十五日更發表報告指出,銀髮族若長期攝取橄欖油,中風風險比不攝取者減少超過四○%。
中國時報【蔡鵑如/綜合報導】
食用大量蔬果、雜糧、橄欖油與魚類的地中海飲食法,可降低心臟病風險,已得到醫學證實,法國權威研究機構十五日更發表報告指出,銀髮族若長期攝取橄欖油,中風風險比不攝取者減少超過四○%。
文/胡名賢
小華(化名)最近發現奶奶步履遲緩,還常嚷著腰痠背痛,帶她就醫檢查才發現奶奶的脊椎骨折了,經微創椎體成形術,像柱子灌漿一樣,固定骨折部位,以減輕她因脊椎壓迫性骨折引起的疼痛。
隨著人口老化,老年癡呆症發病率逐漸上升。英國「每日郵報」綜合了各國多項有關研究結果,找出了「喝茶+喝咖啡+吃核桃+常運動+曬太陽」,是防止老年癡呆症的完美組合。
夏威夷國際老年癡呆症大會上宣布的研究結果顯示,每天喝一杯茶或咖啡,有助防止老年癡呆症,因為這兩種飲料都可以使記憶喪失危險下降40%。
隨著公共衛生及醫藥科技的進步及生育率的降低,人口結構因此轉型改變。根據內政部統計報告,82年台灣地區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之7.09%,已達聯合國所訂的高齡化社會標準;97年底,快速增加到2,402,220人,已占總人口10.43%。另依推估至114年左右,老年人口率將達20.1%。有鑑於此,老人相關疾病逐漸受到重視,不僅在治療的進展,同時在預防疾病發生的篩檢工作上也格外重要。以下根據不同的消化道器官簡單介紹老人常見疾病:
食道疾病
胃食道逆流症:老人胸悶除了心肺疾患外,常要考慮胃酸逆流所造成的非典型胸痛;症狀有胸悶、胸口灼熱(火燒心)、胃酸逆流至喉頭、喉頭異物感、聲音沙啞,上腹脹痛等非特異性症狀。診斷可以使用質子幫浦抑制劑治療試驗、24小時pH值監測 、食道壓力及電阻變化測量術、內視鏡檢查來觀察胃食道交接處功能上以及結構上的變化;大部分服用質子幫浦抑制劑配合生活型態的改變,都可以減緩症狀,少部分因為嚴重膈疝氣、胃賁門閉合不全造成的結構性改變,則需要外科手術處理。
食道炎或腐蝕性破壞:老年人常需要服用多種藥物,加上吞嚥功能退化,一旦一併服用的水量不夠時,常會造成藥丸附著食道壁引起發炎,嚴重者可能潰瘍、出血、穿孔或慢性狹窄;此外,老人認知功能退化或自殺行為,時常會誤食強酸或鹼性物質,引起食道腐蝕性受損,因此,必須格外注意失智老人的藥物服用照護以及心理輔導。
老年胃弱者 早餐吃粥有益秋季養生
|
2009/11/03 |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老年人吃粥,是秋季不錯的食療養生法。中醫師王靜修表示,中老年胃弱者早餐吃粥,可達到和中、益胃、生津作用。中醫古籍提到,「凡晨起食粥,推陳出新,利膈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粥品有生津防秋燥作用,也建議粥須熱食,可禦秋涼。 王醫師表示,現代醫學研究提到,糯米對動物腫瘤細胞有抑制作用,此外大米種皮所含的多糖對實驗動物有較佳的抗癌作用,這種多糖能溶於水。所以糙米煮粥時,多糖可以溶在粥中,對抗癌保健也有積極意義;也證實了粥對人的強身、抗病作用。 王靜修醫師建議,秋季養生除單純性米粥外,還可酌加一些天然藥物,建議根據體質來選擇不同的粥品食用,如「百合紅棗糯米粥」可滋陰養胃;「蓮肉粥」可養神固精;「扁豆粥」可健脾和中;「胡桃粥」潤肺防燥;「松仁粥」潤肺益腸;「山藥粥」健脾固腸;「燕窩粥」養肺止嗽。 另外,對於秋季氣候變化所產生的乏力、失眠等,可用薏苡仁50克、大米120克、紅豆、扁豆各50克、蓮子肉30克加水煮成粥食用,也有助於改善。 |
依據內政部八十九年老人狀況調查顯示,老人罹患疾病情形以心血管疾病者最多,占35﹪。文獻指出許多慢性病的發生都和飲食有關,所以為家中長輩料理飲食,除了注意充足均衡的營養之外,還必須預防各種可能引發高血壓、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中風、糖尿病及肥胖等疾病的罹患率。
在春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年菜,在美食當前,各位長輩可要更加小心,儘量把握「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及適當的熱量」之原則,要不然可能對身體造成負擔,那就不好囉!
一、注意量的節制
文/黃永錚
隨著生育率下降,人口成長速度緩慢,台灣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全體人口7%,正式成為老化國家。當醫藥及科技越來越發達,除平均壽命增加外,現代人更要活得健康有品質,養生觀念也就越受重視。目前養生食物及藥品琳琅滿目,但更有效且省錢方法,就是適當的運動。
更新日期:2008/06/05 11:04 uho編輯部
隨著社會年齡層的老化,老年性視網膜黃斑部變性已漸成為中老年人視力喪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黃斑部是眼球後部視網膜最中央的一塊小區域,是主宰中心視力最重要的部位,一旦黃斑部發生病變,中心視力隨即受到影響。
阿茲海默症 可早6年驗出
更新日期:2008/04/08 04:09
醫生這麼說嗜睡症無藥醫 但會不藥而癒
更新日期:2008/04/07 04:09
〔記者蘇福男高縣報導〕
義大醫院腦神經內科主任許世斌表示,「猝睡症」和「陣發性嗜睡症」都是睡眠障礙疾病,
常見的十種老人病,為老人癡呆症、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白內障、糖尿病、退化性關節炎、心臟病、高血壓、骨質疏鬆症、柏金森症和中風等。以下分別就發病成因、症狀、預防與治療逐一介紹。
1.老人癡呆症(Alzheimer's disease)
老人癡呆症是一種非正常的退化性腦部疾病,由於腦部功能逐漸衰退,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受影響,性格亦可能有所改變。
標靶式人工水晶體 白內障、亂視救星
更新日期:2008/01/04 04:09
B細胞新療法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少挨針效果佳
更新日期:2007/10/29 18:59 記者:黃美寧
高齡化社會,台灣保守估計有10萬名老年人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不僅關節疼痛、還會嚴重變形。衛生署去年底核可一種新的「B細胞療法」,不僅效果更好,而且相較於傳統療法,可以減少挨針的次數;不過因為健保沒有給付,因此1年的花費約需新台幣21萬元。
遺傳性高血壓 三分之一中年就發病
更新日期:2007/05/31 17:10 記者:記者黃玉芳/台北報導
銀髮族血尿!當心膀胱癌
【記者陳章維/台北報導】出現血尿,小心是膀胱癌!
關節炎患者脊椎易骨折 應加強補鈣
OHAYO特派記者
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骨本的保存已成預防醫學首要推廣的課題。值得注意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除了帶來疼痛不堪,其所造成的骨質流失卻往往被忽略。對此,醫師表示,加上半數以上患者長期使用類固醇,會讓骨質流失更快,直到骨折時,才驚覺自己有嚴重骨質疏鬆,因此,五十歲以上民眾最好能定期做骨質密度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