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之發生子宮頸癌,顧名思義,就是長在子宮頸部位的癌症。子宮頸的位置就是在於陰道的最深處。子宮體與陰道就是以子宮頸來相連接;也是性交時,男性陰莖可以直接碰撞、接觸的地方。

由於子宮頸的內腔很狹窄,且平時有免疫細胞保護,一般外界的細菌及病原體在正常情況下並不容易經由子宮頸進入子宮腔。但是,由於陰道與外界並無屏障,所有外界的病原或物質均可能經由性交而到達子宮頸。因此,子宮頸表皮是子宮唯一隨時暴露在外界的組織。這也是子宮頸表皮細胞容易受刺激而變化成癌細胞的主要原因。

子宮頸表皮細胞轉變成惡性癌細胞並不是一夕之間造成的。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由一完全正常的子宮頸細胞轉變成癌細胞,需要數年至數十年的時間。在這漫長的轉變過程,子宮頸表皮細胞的形態會呈現很明顯的階段性變化,我們叫他癌前期。處於「癌前期」的子宮頸表皮細胞並不必然會進展至癌細胞。很多時後,這些「癌前期」細胞會停頓下來,不再繼續惡化,甚至還可能恢復過去完全正常的情況。

只有少數癌前期的子宮頸細胞會完全進展至癌細胞的地步。一開始,這些癌細胞只侷限在子宮頸表皮層,我們稱之為【子宮頸原位癌】。這時候,我們如果仍未適時處理,這些原位癌細胞隨時可能會往深層侵襲至子宮頸表皮下的組織(那裡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及微血管)。癌細胞一旦進入淋巴組織或微血管,即會四處流竄,先在骨盆腔的深處定居;比較惡性的癌細胞即可能蔓延至更遠的器官。

危險因子 多年以來,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性經驗的年齡越早、性伴侶越多,或者懷孕、生產次數越多者,愈容易得到子宮頸癌。尤其是性伴侶的數目,在幾乎所有的研究中均顯示其重要性。只要性伴侶超過四個,子宮頸癌的發生率至少提高5至10倍。

最近幾年分子生物醫學的突破,終於發現病毒才是子宮頸癌的直接致病原。【人類乳突瘤病毒】、【人類皰疹病毒】、【人類巨大細胞病毒】均被認為與子宮頸癌的發生、進展、轉移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尤其是「人類乳突瘤病毒」是目前世界上所有醫學家公認最直接的子宮頸癌致病原。

造成皮膚「疣」的病原就是一種人類乳突瘤病毒。雖然詳細研究結果發現,子宮頸癌的發生與「疣」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是,子宮頸癌的發生的確與一種和「疣病毒」非常相似的病毒有著很密切的關係。

【人類乳瘤病毒】主要是靠直接接觸而傳染。接觸到【惡性人類乳突瘤病毒】的子宮頸上皮不一定會發生變化,除非子宮頸上皮或陰道上皮有裂傷,讓病毒經由傷口至最底層,使具有分裂的子宮頸細胞受到感染,這時受感染的子宮頸上皮細胞才有機會轉變成癌前期細胞,甚至終成癌細胞。

另外,遺傳也是一個很難克服的因子。某些特定的女性細胞遺傳有一些特定基因,使得這些人的子宮頸細胞一旦感染人類乳突瘤病毒便很快的轉化。

輔助因子 受感染的細胞,除了需克服免疫力之外,還需要一些其他因素的配合,才有機會成為癌細胞。目前我們比較確定的是前面提及的家庭遺傳基因及其它病毒傳染;再者就是

抽煙:煙草中有許多的化學致癌物已被證實有助於子宮頸癌的生成。

性荷爾蒙:如過量的黃體激素可能使受到人類乳突瘤病毒感染的子宮頸細胞生長加速。

免疫力:全身或局部免疫力變差時,除細胞較易受人類乳突瘤病毒染外,易受感染細胞的生長及變化也會加速。

如果沒有這些輔助因子的配合,人類乳突瘤病毒感染過的子宮頸細胞並不一定會持續惡化。很多情況下,這些受感染的細胞只是停頓不變化,少數甚至回復正常。

症狀

無症狀:癌前期及早期、包括第一期的侵犯性子宮頸癌,多半沒有症狀,需靠子宮頸抹片檢查才能發現。
不正常的陰道出血:包括停經前後期的不正常出血以及性交後出血。
水樣陰道分泌物:有增加情況、帶臭味或血絲,常因為子宮頸產生潰爛或發炎而引起,多半是第一期末了以及第二期的常見症狀。
膀胱或直腸受影響產生的頻尿或裡急後重感。
疼痛與腫脹:通常是晚期的症狀,癌症侵犯或壓迫腰薦神經叢,產生坐骨神經痛,或阻礙下肢血液與淋巴回流而產生,這通常是不好的症狀。
尿毒:癌症從子宮頸兩側延伸,壓迫兩側輸尿管引起阻塞,產生少尿、無尿及尿毒,這是子宮頸癌最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
屢管:少數患者因膀胱或直腸受癌細胞直接侵犯,發生陰道屢管,產生大、小便失禁症狀。
潛伏期由於需要輔助因子之配合,受乳突瘤病毒感染之細胞要變化成完整的癌細胞,需要的時間並不一定。在臨床上,由正常子宮頸變化至子宮頸原位症大約需7~10年;而由原位癌至侵襲性癌大約需另外10年。但是這種潛伏期可長可短。只要輔助因子配合,也可能2、3年即變成癌細胞。這也是近年來年輕女子患子宮頸癌案例不少的原因。

如何發現子宮頸前期癌或早期癌現在醫界有三種方法可以發現早期的子宮癌:

抹片檢查
陰道擴大鏡檢查
切片檢查或內錐切除術
抹片檢查原始方法是陰道白帶為主,現在則已包括了子宮頸的細胞擦抹所得,發現率可達90%~9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瓊慧-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