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胃癌的成因【胃癌】是國人好發的癌症之一。它在「消化系癌症」中排名第二,是僅次於「肝癌」的惡性腫瘤。在所有惡性腫瘤的死因之中,始終是排名在前五名以內,可見它的發生率頗高。

近年來有關胃癌的研究發現,胃癌應該是一個由【多重因子影響】,而且是按許多步驟一步一步來發生胃癌的。所謂【多重因子】就是包括「飲食因子」、「遺傳因子」、「幽門螺旋桿菌」和「其他不明的因子」共同造成胃癌(見下圖)。「幽門螺旋桿菌」所扮演的角色可能只是在致癌過程中由正常的胃黏膜演變為表層性胃炎的關鍵角色之一。而其他的因素(如鹽醃食物,亞硝酸鹽化合物等等),則扮演不同步驟的誘發癌症因子。

胃癌與幽門螺旋桿菌
現在許多科學家都已經證實胃內如果有【幽門螺旋桿菌】之群居,會造成急性或慢性胃炎,這些細菌所造成的「表層性胃炎」通常在病人年輕時較厲害,但是經過數十年後胃的腺體逐漸消失或被小腸型的上皮細胞所取代,於是形成了『萎縮性胃炎』,最後可能導致胃癌的發生。

從流行病學的觀點來看,確實也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較高的地方,胃癌的發生率比較高。如果這些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發生在已開發國家,則因為這些人感染此菌的年齡都已屆成年,要演變為胃癌可能還需要數十年的時間,因此可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產生胃癌

胃癌與飲食胃癌的成因很複雜,環境因素是重要的原因之一。環境因素中,飲食是被提到最多的因素。日本人嗜食醃製食物及鹽漬食品,被許多流行病學專家認為是造成胃癌的主因,近卅年來由於生活水準提高,冰箱普及,食物不需採用醬醃或鹽漬的方式才能保存,因此胃癌的發生率便有逐年下降的趨勢。

此外缺乏維生素C及新鮮蔬菜水果這些因素,也隨著生活水準改善而消失,國內之胃癌頻率也有逐漸減少的趨勢。然而有些體質因素例如患有“萎縮性胃炎”或“惡性貧血”的病人,或者因為其他原因而將胃作了亞全切除的人,仍然比一般人得到胃癌的機率較高一點,這是不得不注意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瓊慧-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