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都曾有過腰痠背痛的經驗。
由於這種毛病經常可見,許多人也經常會忽略了儘早預防與治療的重要,致使他們終生為腰痠背痛所困惱。

在骨科疾病中,腰痠背痛的病人為數日多。
這類病人大部分是由於腰背部的骨骼、韌帶、關節病變或外傷而引起,
也有極少數是因為腹部器官、血管、腫瘤或精神病、老化現象所引起。
另外,發燒感冒引起周身不適時,也會使人感覺到腰痠背痛。

在腰背部器官引發的腰痛中,以軟骨脫出的病人最普遍。
軟骨脫出,在醫學上的正式稱呼是腰椎間板脫出症。
椎間板是介於兩個脊椎體中間的半彈性組織,人體能夠向前後左右彎曲,或作槓桿原理搬運東西的動作,
都要依靠椎間板的作用,緩和脊椎骨間的摩擦與拉傷。

換句話說,椎間板脫出症就是脊椎體中的椎間板受到擠壓。

所謂椎間板,也就是分隔每一根脊椎骨間的靠墊。
每一塊椎間板都有一個堅硬的外殼,可以保護中心的柔軟組織。
如果這個外殼日漸脆弱,裡面的組織就會向外擠壓,壓迫神經的根,甚至壓迫到脊髓。
結果就造成背痛、麻木或其他神經性病症。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坐骨神經痛。
椎間板脫出也稱脊椎軟骨脫出,許多人誤以為是脊椎上長了「骨刺」。
事實上,軟骨脫出的症狀包括,兩腿會麻、痠、痛、會引起坐骨神經痛。
依軟骨脫出對脊椎神經所形成的壓力的程度,
這種腰骨疼痛多半會造成單側疼痛,與腫瘤或其他病變引起的兩側或全面的疼痛不太一樣。

它純粹是物理性的骨骼壓迫所致,並非任何病毒或細菌感染,也不是發炎或膿腫;
因此,只需將壓迫軟骨的原因去除,自然就不會有疼痛;
同時,只要日常生活中注意個人的坐姿及運動姿勢,即可預防軟骨脫出。

病因 :
在現代生活中,過度使用沙發椅、軟床、軟皮的大型座椅,或經常開車、彎腰做家事與搬東西,
都可能因為脊椎骨的不當彎曲,致使脊椎間的軟骨脫出。
也就是說,椎間盤突出是因為姿勢不良,過度使用脊椎附近的肌肉導致,
通常發生在頸椎與腰椎,常因壓迫神經造成疼痛、肌肉僵硬,
若壓迫到神經根,還會導致坐骨神經痛等問題。

人在行走、站立、坐下、撿東西或突然扭動時,
你的椎間板和脊椎都會受到輕微的壓力─這種壓力一天要經歷數百回。
經過這樣的扭曲和耗損,脊椎要恢復元氣就必須維持血液循環良好、及時供應新鮮的氧氣和養分,
並帶走細胞產生的廢物。血液的供應來自於腰部動脈,它從人體主動脈分出,
經心臟往下沿著脊椎直到腳部;動脈帶來氧氣和養分,靜脈則將細胞中的廢物帶走。

不幸的是,在所有人體動脈中,
腹部動脈是最容易引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Atherosclerotic plaques)的主動脈之一,
這種疾病會使血液逐漸凝結成塊,終至堵塞血液流通。

一般來說有背痛毛病的人,下背部通常都有兩條動脈是堵塞的,
或者至少還有一條是雖未堵塞,卻已經變窄。

有的兒童在十歲的時候就已經在腹部動脈出現粥樣硬化症的病癥,
而有些人──可能高達百分之十──在二十歲的時候,血管就已發生阻塞,
而最容易形成粥樣症的就是腰部動脈中某一個開口處。

如果你得了粥樣硬化症,那麼你本來靠每一次心跳補充養分的脊椎骨和椎間板,
就會漸漸被切斷了主要的供應管線,最後只好從附近比較小的血管中攝取氧氣和養分,
結果導致你的椎間板開始起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拿起一箱書,或動作太劇烈,
會因為缺乏強壯而有彈性的椎間板支撐,脊椎骨就可能開始移位。
椎間板也可能脫出,使中間脊的髓質流出,附近的神經就會被擠壓。
血液流通的不足也意味著廢物會沈積在組織內,刺激神經末稍。

芬蘭科學家發現有長期背痛毛病的人,腰部動脈血管阻塞的情形比無背痛者更嚴重,
而且阻塞的情況愈嚴重,靠血液供給養分的椎間板 就變性得更厲害。
這些發現解開了許多脊椎研究人員長期難解之謎:有背痛毛病的人為什麼跟心臟病患者類似,
也有動脈方面的問題。如果身體某一部分動脈出現阻塞的情況,通常就表示其他部分也有類似的問題。
心臟動脈有血栓問題的人,很可能腿動脈也有血栓。
中年出現陽痿現象的男性(陽痿通常是血液流動受阻的癥兆),
在兩年之內心臟病發或中風的機率高達四分之一。如果背痛是因為腹部動脈血栓引起,
那麼如何防止這類血栓就是當務之急。防範之道就和預防心臟動脈血管阻塞一樣。

1.儘量避免動手術:
切除一片椎間板─很傷身,問題更在於,很多病人術後遭遇的痛苦,似乎不比術前少,有時甚至更嚴重。
很多病人手術後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後,又因為各種併發症而必須回到醫院再次開刀。

研究已發現以下三項事實:
第一,對很多病患而言,手術無法減輕他們的痛苦。
醫學期刊上已刊載過無數文章指出,雖然有時候為避免神經受傷,必須動手術,
但在絕大部分案例中,手術並非必要,反而常常使病況惡化。

其次,研究人員在為健康且毫無背痛毛病的人做X光、電腦斷層掃描以及磁共震顯像(MRI)檢查後發現,
至少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有椎間板突出或其他「異常」的毛病。

第三,受損的椎間板通常會自動復原。就算椎間板內的組織已經脫出,通常也會自行收縮回去。

2.經常活動別老躺在床上:
對大多數嚴重背痛人而言,在床上休息反而會復原得更慢。
這是因為病人多活動,可以使背部更有彈性,而且也改善血液循環。

挪威奧斯陸有一組研究人員給463名背痛病患的處方是:
別躺在床上休息。這些患者都是病情嚴重,至少八個星期不能工作的人。
研究人員鼓勵患者不要躺在床上休息,而要有充沛的精力並保持身體的靈活,
以便增加背部血液循環,加速復原。一般來說,八個星期不能工作的人,
通常有百分之六十的機率會有六個月不能返回工作崗位。
但研究人員發現,使病人保持動力可以使這個機率降低到百分之三十。
有氧運動已證實對脊椎狹窄益,這改變了原來一向背痛就不活動的慣例。

目前有很多醫生都漸漸放棄沒有效果的慢性背痛治療方式,
我們也開始發現人體有自然的自癒能力。這種自癒能力並非完美,
但如果醫生願意不提出讓病患少動的提議,或是對於開刀能免則免,
在很多情況下,人體就能逐漸康復。
的確,一種全新且樂觀的背痛治療觀已經出現,而它更重視治本之道。

普林/嘌呤對椎間盤突出的影響:
低普林飲食,主要是減低嘌呤的攝取,
而嘌呤是核酸的一種,代謝後會成為尿酸。
血液中的尿酸濃度如果偏高,會使得尿酸容易產生結晶,特別在膝蓋等大型關節上,在軟骨或韌帶上,
導致痛風,患者關節會因此而疼痛。不過,由於脊椎關節是玻璃液腔,較少在椎間盤看到尿酸的結晶。
另外,軟骨外圍屬於纖維組織,較多纖維蛋白或膠原蛋白之類的組成物,嘌呤的量本就不多,
一般嘌呤本身應不至於導致組織膨脹,也不太可能只造成椎間盤突出部位的關節膨脹。
不過,若尿酸結晶發生在椎間盤突出部位,還是有可能導致神經壓迫,使得椎間盤突出的情況加劇。

(此文章引用自:此文章引用自:http://www.cc.nctu.edu.tw/~hcsci/hospital/other/vertebra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瓊慧-mandy 的頭像
    瓊慧-mandy

    MANDY'365 只要健康不要胖

    瓊慧-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