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湯樂 小心皮膚「泡湯」啦!
林口長庚皮膚科主治醫師
全身暖暖地浸泡在溫泉中,伴隨著陣陣拂面而來的涼意,那種感覺真是舒服極了,尤其泡完溫泉後,皮膚感覺滑滑的,臉部氣色也變得紅潤,會讓人覺得泡湯真的是養顏美容的好方法。
毋怪乎每年秋冬,很多人對泡湯趨之若鶩,甚至遠赴日本好好享受一下。
但泡湯真的可以養顏美容嗎?在歐洲某些著名的溫泉水療中心,因為水質成分很特別,所以治療皮膚病有其特殊功效。例如有些泉水含有硒,可以抗氧化,降低發炎反應,達到治療皮膚病的效果。
台灣的溫泉是否有治療皮膚病的功效呢?文獻中提到,硫磺泉具有溫和去角質、殺菌、去黴菌的功效,可以改善汗斑、體癬、頭癬等疾病。但目前並沒有科學研究數據可以證實台灣溫泉的療效,倒是在享受泡湯樂的同時,要特別注意泡湯可能造成的皮膚問題。
台灣的溫泉多半溫度較高,所以乾性膚質的人在浸泡後一定要馬上塗抹強效保溼乳液,以免因為皮膚保護功能被破壞而產生濕疹。而有急性皮膚炎或乾燥性皮膚炎的病人,就比較不適合浸泡高溫泉水,以免加重皮膚症狀。在門診中,也曾有病人浸泡溫泉後,皮膚長出一顆顆紅色丘疹的毛囊炎。
泡湯時的情境可以讓人心情輕鬆愉快,又能促進血液循環,相信對皮膚的保健也是有所幫忙的。
---溫泉水太酸 女童泡湯皮膚潰爛 2006 年 11 月 23 日 星期四---
對大部分人來說、在冬天泡溫泉、真的是一大享受。不過、卻有一位五歲的小妹妹、到北投露天溫泉泡湯、卻造成皮膚潰爛。衛生局人員今天到溫泉池檢測、竟然發現、PH值比檸檬還要酸,皮膚敏感的人絕對泡不得。
蔡小妹妹左邊屁股上直徑5公分大小的傷口已經癒合得差不多,但是皮膚上坑坑洞洞的疤痕還清楚可見,這張照片更明顯,皮膚的表皮潰爛.凹洞傷口一大片,光看就覺得痛,就像被潑了硫酸一樣
到底是不是溫泉水質太酸才會把小妹妹皮膚灼傷,我們拿酸鹼儀一測就知道,北投溫泉原湯PH值是1.55
衛生局
1.55酸度到底有多強,來看對照表,PH值7是中性,數值越小越酸,北投溫泉PH1.55不但比可樂,醋和檸檬汁還要酸,甚至接近電池中的酸液,衛生局說,新北投的這種青磺泉,是國內所有溫泉中水質最酸的,小孩和皮膚柔嫩的民眾,都不適合泡
民眾
醫生提醒,有異位性皮膚炎,乾癬,香港腳或身體有傷口的民眾,泡進去都容易灼傷,一般民眾泡15分鐘已經是極限,泡完後,也一定要用清水沖洗乾淨,想要安心泡湯,還是選擇ph值介於五到八的弱酸泉,比較妥當
如何快樂泡湯:
首先,用溫泉水做個「暖身浴」,先從腳淋起,慢慢往上,肩膀全身
都要用溫泉水潤濕;最後用溫泉水澆淋頭部,尤其高溫的溫泉水,冬天入
浴之前的全身從頭到腳的暖身浴是很重要的,可預防腦貧血的產生。接著
,靜靜地進入浴池中泡,剛開始只泡到胸口部分,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半身
浴,約浸個3至5分鐘後左右,全身都暖活起來後,再慢慢泡到肩膀高度
,也就是全身浴。漸進式的入浴法,可以避免腦充血的現象。
泡湯的時間長短視溫泉的溫度而定,如果汗流浹背,或是心跳急速加
速,則可先起身休息個5至6分鐘後,再繼續第二回合泡湯。在不影響別
人的情形下,可以在溫泉水裡行走,緩緩地活動手腳膝蓋等關節。也可以
腹部吸吐氣,做腹肌運動,或閉起眼睛做個頭部上下左右的迴轉運動。
很多人到了溫泉旅館,總想泡個夠本,一泡好幾個小時,或是好幾回,一
次以15分鐘為宜,一天泡湯不要超過三次,如果汗流太多,或是脈搏一分
鐘跳動120下以上,表示您泡過頭了。
入溫泉浴池之前,最好稍作休息,能有約一小時的靜養時間再入浴最
為恰當。因為溫泉的成分強,泡湯如做運動一般。 泡溫泉時,若有心悸、
頭暈的現象產生,應該緩緩起身,步出浴池,安靜休息片刻,如果情形沒
有改善,就要停止泡湯。 年紀較大或是心臟病危衰弱者。最好不要採坐姿
浸泡,而是將浴槽邊緣當枕頭,手腳舒展開來的浮漂方式入浴,以免有心
慌或胸口悶的情形發生。
上年紀的銀髮泡湯族,請不要一人獨去泡湯,最好結伴去洗溫泉。入
浴池或泡湯時,盡量避開高溫的溫渠出水口。適當的溫泉浴可以持久地泡
,更為有效。依皮膚承受力,水溫38至42度c最適中,最高不可超過
45度c以免燙傷。安靜身心、全神貫注讓溫泉浴的化學和物理刺激在體
內形成有益的治療作用,達到溫泉泡湯修養之道。
溫泉浴畢,直接用毛巾將身體擦乾,頭髮吹乾﹔除非皮膚敏感型者,
否則溫泉浴完全不要用清水將溫泉凝脂沖掉,也可持續保溫效果。為了達
到最佳溫泉湯治療效果,入浴後當溫泉的新陳代謝作用仍然旺盛時,最好
能夠休息60分鐘,可讓溫泉的刺激作用在體內繼續進行。 入浴前後要
多補充水分,以保持體內平衡。避開入浴後暴飲暴食。 入浴後,不要喝咖
啡、濃茶或者抽煙、喝酒等增加刺激的行為,已延長並增進溫泉浴療效果。
重點說明整理
‧泡湯之前一定要做暖身
泡湯之前一定要先熱熱身,因為急遽的溫度變化,很容易會引起人體的不
適,所以下水之前也要和游泳一樣先做暖身操。若是在室內的個人池,可
以先放熱水讓溫度升高,或是以毛巾沾水拍打全身,等身體適應泉水的溫
度之後再入浴浸泡。
‧泡湯的溫度
溫泉的泉溫會因為成因不同而有極大的差異,從低於人體溫度的22度到幾
近沸騰的99度都有。一般來說,火山地形的硫磺質泉溫都會相當高,為了
方便浸泡,接引到浴池後都會加以冷卻,除了特殊的冷泉之外,普通的溫
泉以42~43度左右為最佳的浸泡溫度。
‧患有傳染病者,勿入大眾池泡湯
如果患有急性感冒、急性疾病及傳染病的人,最好不要去大眾池泡溫泉,
以免將病菌傳染給別人。
‧泡湯時間不宜太長
溫泉要浸泡多久才最有療效呢?其實溫泉浸泡的時間長短視個人需要以及
泉溫而定,一般而言均不可超過30分鐘,而且每天應以三次為限,免得因
泡過頭而引起不適。為了使溫泉浴能充分發揮療效,可在浸泡5~15分鐘後
,起身稍作休息,補充水份之後再入浴浸泡,這樣的話效果會更佳喔。
‧泡湯對皮膚的反應
泡溫泉具有排除體內水份的作用,因此乾性皮膚及過敏性皮膚的人要避免
強酸性泉質的溫泉,而且浸泡的時間也不宜過久,出浴後還要馬上擦上乳
液等補充肌膚水份,另外,冬季會出現皮膚乾燥現象的人也要特別注意;
皮膚有傷口或是對溫泉過敏的人皆不宜泡湯。
‧孕婦、身體虛弱者,不宜泡湯唷
婦女生理期來時或前後,懷孕的初期和末期,最好不要泡溫泉。僅管溫泉
具有療效,有益健康,但不是人人都適合泡湯喔!身體虛弱者最好也避免
泡湯。另外,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患者,也需經醫囑才能泡湯。
‧酒足飯飽或是空腹時皆不宜泡湯
有人喜歡在酒足飽後,再來個熱熱的溫泉浴,其實這是不對的觀念。在剛
吃飽,或是空腹、酒醉時都不宜泡湯,因為這不但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
產生其化不適的現象。此外,在舟車勞頓、身心疲憊之時,也不宜馬上泡
湯,應稍作休息,待恢復體力後再行入浴,不然會越泡越累喔。
‧清潔用品的使用
洗溫泉時可不可以使用香皂等清潔用品需視不同的泉質而定,像是陽明山
等地的溫泉,因屬酸性硫磺泉,所以不宜使用含皂鹼香皂,而像浴巾等沐
浴用品也不宜在溫泉中浸泡過久,以免纖維受到損壞。而入浴前需將身體
洗乾淨,這是泡湯的基本禮儀,尤其在大眾池更是如此,需特別留意別讓
污水不可濺到池內。
‧睡眠不足或是熬夜,儘量不泡湯
睡眠不足或是熬夜,如果突然泡溫度很高的溫泉,可能會發生休克或是腦
部缺血的情形。
限制泡溫泉的人:
泡溫泉基本上是件有益健康、值得推廣的全民運動,但就像任何運動
一樣,並非人人適合、時時可行,如果您是屬於下列狀況,建議您暫時別
趕這股溫泉熱。
●患有嚴重之動脈硬化、高血壓或心臟血管方面之疾病者(輕微者亦切勿
貿然入池)。
●皮膚有傷口或對溫泉過敏者。
●癌症、白血病患者及各種急性疾病患者。
●有血管併發症的糖尿病重患者。
●女性生理期間、懷孕初期與末期也不宜浸泡溫泉。
●過於疲勞、飲酒過量、空腹或過飽時皆不宜浸泡溫泉。
此外,患有眼疾的人,如過敏性結膜炎、乾眼症、慢性結膜炎、眼睛
敏感且淚液分泌不足者,或是眼皮閉鎖不全的患者,泡完溫泉後不宜直接
進入烤箱中蒸烤,以免造成眼睛因淚液蒸發,失去排除髒物的功能,導致
發炎或角膜破損的現象。 改善方法是:泡完溫泉後,先以清水洗淨臉部
及身體,進入烤箱後用乾淨的毛巾覆蓋雙眼,以避免身上的礦物質隨著汗
液進入眼睛。
皮膚發炎莫泡湯
【丁湘娥╱青年日報95年1月10日第9版】
一、殘留泉水恐腐蝕皮膚,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需節制
寒冬最美妙的享受,除了在溫暖的被窩裡睡個舒服的覺,大概屬泡湯最吸引人了,正因為如此,最近寒流來襲,各溫泉區人氣正旺。很多人認為泡湯對皮膚有益,特別是所謂的「美人湯」,但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可不能隨便泡湯,特別是正在發炎時,在泉質方面應選擇中性或弱酸性的溫泉,別為了享受泡湯的樂趣,而讓皮膚的狀況惡化,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一)非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泡湯後仍可能出現潰爛:每到冬季,因皮膚問題上醫院看病的人就會增加,其原因包括天氣冷皮膚乾燥、壓力大焦躁、灰塵、毛料衣物及泡湯,特別是泡湯,最常讓民眾輕忽。有些並非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但在泡湯後仍出現傷口、潰爛等現象,主要是因為泡湯後若泉水殘留在皮膚上,等水分蒸發後,可能變成強酸性,非常容易腐蝕,造成潰爛,若為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情況將更為嚴重。
(二)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應盡量選擇中性或弱酸性溫泉: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是否能泡湯,必須審慎評估,在泉質方面,應盡量選擇中性或弱酸性溫泉,在發炎時千萬不要泡湯;泡湯時間不宜太長,每15分鐘要離開休息一下,避免過度浸泡破壞皮質膜;泡湯後,應以大量清水沖洗身體,特別是皮膚皺摺處,如手肘、肚臍、腋下等,以免泉水殘留,等到水分蒸發後,會因為強酸而腐蝕;清洗後要趁皮膚微溼時塗抹保溼乳液,以保護皮膚。
溫泉過熱的水溫會破壞皮膚皮脂膜,降低皮膚的防禦能力,也可能造成某種程度的燒傷,加重發炎反應,不管是正常肌膚或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都不適合長時間浸泡在過熱的水中。
二、異位性皮膚炎復發率高,8歲之前是黃金治療期
臺灣約有300萬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平均每10名兒童就有1名,6個月以下孩童的盛行率也逐年上升,從82年的1%上升到93年的6.7%,許多家長誤以為長大後,異位性皮膚炎就會痊癒,不過,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戴仰霞指出,在青春期前若未積極治療,4~6成的成人會再復發,病症也容易轉為中重度,治療上會更加困難,一定要把握黃金治療期,長大後才有可能痊癒。
(一)異位性皮膚炎的起因: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機轉包括基因和環境因素,導致異常免疫功能,使得皮膚發炎,其主要症狀包括皮膚搔癢、典型皮疹、慢性、反覆發作及過敏性體質,次要症狀則包括皮膚乾燥、牛皮癬、手掌紋路過密、皮膚角質化、皮膚試驗呈立即陽性反應、E型免疫球蛋白升高、皮膚易感染、乳頭部位溼疹、反覆性結膜炎及對羊毛與脂質溶劑耐受性低等。
(二)異位性皮膚炎好發部位:嬰幼兒及兒童的好發部位主要在臉部及身體,成人則多在關節曲側,皮膚會變粗並苔蘚化,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皮膚,角質層脂質異常,容易導致皮膚乾燥,造成皮膚障壁功能缺陷,水分容易蒸發、抗原容易進入,也容易感染病原。
(三)把握青春期前治療異位性皮膚炎:家長應把握青春期荷爾蒙開始分泌前(約8歲前)積極治療,才能利用青春期的「變身機會」,擺脫異位性皮膚炎。若不妥善治療,不僅造成患童外觀缺陷、社交障礙,加重焦慮情緒、搔抓頻率及症狀惡化,形成生理、心理的惡性循環,更將提高患童成年後罹患精神疾病的機率,影響不容小覷,呼籲家屬一定要把握黃金治療期,讓孩子積極接受治療,將病況穩定控制
- Dec 04 Mon 2006 08:47
*泡湯樂 小心皮膚「泡湯」啦!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