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運動 未必獲健康

【編譯錢基蓮/綜合外電報導】

近年來有醫師認為只要多運動,即使體重過重也不用擔心。然而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發現對這種說法提出質疑。這項對11萬6500名女護士追蹤24 年的研究發現,運動做得再多不足以抵消肥胖症對健康帶來的威脅,而身材苗條也不足以抵消因不運動而提高的死亡危險。

哈佛公衛學院這項根據「護理健康研究」的資料、死亡證明和醫療紀錄做的研究發現,常運動(每周至少運動3.5小時)但身材肥胖的婦女,死亡危險比常運動但身材苗條者高出91%倍。不常運動(每周運動時間不到3.5小時)但身材纖細的婦女,提早死亡的危險提高55%。既不運動,身材又肥胖的婦女,提早死亡危險提高將近1倍。

身高155公分,體重在61公斤以下的婦女,被視為苗條,在72.5公斤以上則被視為肥胖。

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顯示,運動並不能完全抵消肥胖症對健康的威脅,顯然體重和運動都是長命百歲的要件。對男性來說,可能也是如此。

美國有3分之2的人體重過重或肥胖。已知肥胖者患有心臟病的危險會提高2倍,罹患糖尿病的危險提高9倍。

研究人員估計,在所有過早死亡的人中,可能有31%是身材不瘦、又不做運動者,其中59%死於心血管疾病,21%是死於癌症的不吸菸婦女。研究報告刊載新英格蘭醫學期刊。

記者胡恩蕙/報導

秭對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醫師表示,肥胖加運動,並不足以抵消肥胖本身帶來的危險性,要健康最好將體重控制在理想範圍;不過,瘦子容易被感染,最好運動提升免疫力。

有運動的胖子就比較健康嗎?答案可能令人失望。台灣肥胖醫學會常務理事蕭敦仁說,胖子雖然運動,但對健康的危害依然大於瘦子,因為運動不足以抵消肥胖的危險性。他指出,肥胖者得糖尿病機率是正常人的20倍,高血壓是10倍,光是運動,不減重,對健康依然造成威脅。

肥胖如何威脅健康?蕭敦仁表示,肥胖造成胰島素抗性高,胰島素抗性和新陳代謝症候群有關,也就是腰圍、血糖、血壓、高密度膽固醇 (好膽固醇、HDL)和三酸甘油脂,五項中有三項超出標準,就是新陳代謝症候群。運動雖可使胰島素抗性降低,但降低的幅度有限,最有效減低胰島素抗性的方法,仍是減重。

蕭敦仁說,肥胖者光運動而不節食,對體重控制效果差,肥胖者在減重期,應以飲食控制為主,運動為輔,才能達到熱量平衡的減重效果,到維持期再以運動為主。

另外,蕭敦仁也說,瘦子對傳染病的抵抗力差,容易感染肺結核等疾病,應該要運動,加強免疫力,因此運動對身材纖瘦的人來說,是滿重要的。蕭敦仁指出,理想的體重範圍,是身體質量指數 (BMI)在18~24 之間,最理想為22。另外腰圍男性不超過90公分,女性不超過80 公分,血糖不大於110,血壓不超過130/80,高密度膽固醇男性不小於40,女性不小於50,三酸甘油脂不超過150,若以上五項中,三項超出此範圍,就是新陳代謝症候群,應該注意。

【民生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瓊慧-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