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肉魚/優質蛋白 取代一般肉類
|
|||
2009/06/10 | |||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
肉魚非養殖、也不靠進口,都是在台灣海峽的深、近海域拖網捕獲,保證本港野生,每年產量在四、五千噸,市售肉魚多半新鮮,價格因大小有別。
肉魚外觀有些像是縮小版的白鯧,食味也有些相似,只是肉質較為鬆軟。儘管肉魚跟白鯧有親戚關係,身價卻無法相提並論,肉魚的賣相雖比不上白鯧,卻物美價廉,屬於大眾化的食用魚。
在台灣,油煎、油炸是最常見的肉魚烹調方式,在日本,則會剖開後曬乾,再來料理。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
坊間相傳,鯧魚為發物,可能讓濕疹、蕁麻疹、膿瘡等皮膚病復發,事實上,民眾不必過度憂慮,只要是新鮮的魚,基本上沒那麼多禁忌。 不管是肉魚、白鯧等鯧魚,都富含優質蛋白,尤其是現代人,不少人肉吃太多,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過高,魚肉是相對較好的蛋白質選擇。
新鮮至上 可免皮膚發病 不過,要留意的是,若碰上魚不夠新鮮,加上有些民眾吃魚時有特別習慣,喜歡吃魚內臟,一旦魚不夠新鮮,魚肚及內臟很容易因為腐敗產生毒素,對皮膚過敏、異位性皮膚炎,或傷口不易癒合的患者,可能因此惡化或復發。
清蒸最好 適合任何體質 除了要注意肉魚、白鯧等魚類的新鮮度,食用時,最好以清蒸方式烹調,除了減油、少鹽,也適合任何體質的人食用,若是乾煎,較不適合口乾舌燥的人食用,恐更惡化。
【2009/06/07 元氣周報】 |
文章引用自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MAIN_ID=211&f_SUB_ID=1404&f_ART_ID=198153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