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主因腎虛次因脾與膀胱失調

台灣新生報 更新日期:2011/07/04 10:4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前列腺增生為男性病,往往隨年齡增加就逐漸變大。嘉義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林美儀表示,前列腺通常在三十五歲以後開始增生,大部分患者約在五十歲以後就可能出現症狀,最常見的早期症狀是夜間、白天的頻尿情形,以及小便沒辦法馬上排出,整體來說,這種病跟腎虛有很大的關連性。

林醫師指出,在古籍《黃帝內經》裡有提到隨著年齡的增長,腎氣就會逐漸的衰退,例如「丈夫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意思是在描述男性腎氣衰弱後所出現的各種症狀,因為正常的排尿過程是透過腎、脾、膀胱,但只要有一個地方出了問題,就會造成水分無法順利排出。雖然主要病位在腎,但脾、膀胱若有問題也不可忽視。

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有時尿液會慢慢滴出來,尿量不多,且小便細而無力、排尿不順暢、排尿時間延長等,有些患者會感覺到小便解不乾淨,有些患者甚至需要用手壓下腹幫助排尿。也可能因為小便常常排不乾淨,所以有併發前列腺炎、尿路炎、細菌性膀胱炎、膀胱結石等疾病風險。

林美儀醫師進一步指出,傳統醫學認為,一般來說,病症也有虛實之分,虛證通常是由於老年人腎氣漸衰,導致腎的陽氣不足,造成膀胱的氣化無力,這跟腎氣衰退、中氣不足有很大的關係;實證則多是局部的瘀阻及濕熱下注而造成排尿不暢、排尿困難、尿急、尿痛等症狀。

前列腺增生患者應積極接受治療,同時也要做好生活保健措施。林美儀表示,臨床上,這種病症的患者通常可以分成腎氣虛、脾虛氣陷、瘀濕化熱等類型來加以治療,但除了治療外,建議患者平常不要憋尿不上、要有適當的性生活、生活飲食需注意等,以便改善病症。

林醫師指出,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如患者出現性功能減退、小便不通暢或點滴不止、排尿有無力感、晚上頻尿、頭暈、耳鳴、腰膝痠軟、畏寒肢冷、陽萎或滑精等症狀者,屬中醫的腎氣虛型,適合使用八味地黃丸或濟生腎氣丸、右歸丸等處方。

林美儀醫師進一步指出,如患者出現小便頻數、小便不順利、排尿有解不乾淨感、形體消瘦、精神疲勞、身體乏力、少腹墜脹、少氣懶言、脫肛、吃得少等症狀者,屬中醫的脾虛氣陷型,適合使用五苓散合補中益氣湯加減方。

如患者出現小便短澀灼熱、尿液渾濁、小便頻數但點滴而出或尿閉不通暢、小腹脹滿、大便秘結、有嘴巴苦苦的感覺等症狀者,屬中醫的瘀濕化熱型,使合使用八正散加減或龍膽瀉肝湯加減方。

生活飲食方面建議忌食辛辣、高膽固醇類食物,睡前少飲酒、咖啡或茶等刺激性飲料,要多喝開水讓小便順暢,可多吃蔬菜、水果、堅果類食物如蔓越莓、南瓜子、杏仁果、胡桃仁、腰果、核果等。

文章引用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704/128/2ufav.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瓊慧-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