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姆病併發症要人命 疾管局籲出國民眾注意



更新日期:2007/11/21 11:59 記者:黃美寧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在15日檢驗出今年首例「萊姆病」的境外移入病例,個案是22歲外籍男性。疾管局指出,這種法定傳染病在歐美1年至少有上萬名病例,雖然不會人傳人,但可能會導致顏面神經麻痺、關節炎、心內膜炎等併發症,嚴重還會致死,因此呼籲出國或在野外活動的民眾,要特別留意。


這名病例長期在台灣工作,今年4月返美探親,5月中旬出現喉嚨痛症狀,在當地被檢驗出是陽性。這名男子回台後,9月19日就醫要求複檢,經醫院通報並採檢送驗確認是陽性,這也是台灣將「萊姆病」列入法定傳染病以來的首宗病例。


疾管局副局長施文儀指出,萊姆病是在1975年於美國康州萊姆鎮被發現,人體透過硬蜱(tick,俗稱壁蝨)叮咬後而感染,屬於美國首要病媒性疾病,每年有超過上萬的確定病例,在歐洲國家也有數千到2萬名左右。「萊姆病」的病原體是「伯氏疏旋體菌(Borreliaburgdorferi)」,約7到14天內會出現遊走性紅斑,由於早期症狀像皮膚病或感冒,因此經常被忽略,常常到晚期出現併發症才被確診。


雖然「萊姆病」是人畜共通傳染病,不會人傳人,不過有時併發症相當嚴重,民眾不可輕忽,施文儀:『將來如果沒有治好,它會變成心內膜炎、心律不整,甚至會引起關節炎;有很多前期症狀不清楚,到了後期,事實上到那時候,會引起比較大的生命威脅。』


施文儀指出,近年來民眾喜歡出國、甚至到野外冒險,要預防萊姆病,應儘量著淺色長袖、長褲及長筒襪,並將褲管紮入襪子裡;活動後要仔細檢查是否被硬蜱叮咬或附著。如出現疲倦、發燒、頭痛、頸部僵硬或遊走性紅斑,要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訴醫師遊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瓊慧-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