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血糖戰勝糖尿病
剛過50歲、不愛運動的李媽媽,平日胃口很好,也愛吃美食,多年來總是一付圓潤富泰的中廣身材,很難瘦得下來。最近一兩個月,她突然覺得很容易口渴,喝了再多的水,不停地上廁所排尿,仍舊無法解決口渴。
此外,她也很容易肚子餓,手邊拿得到的食物,都被她塞進嘴裡,食量比以前還大。不過,令她意外的是體重卻突然減輕了!她自覺這並非是正常的現象,於是趕快去醫院門診檢查,驗血、驗尿檢驗結果證實是罹患了糖尿病。
得了糖尿病,甩也甩不開、趕也趕不走,李媽媽註定一輩子與之糾纏不清。
糖尿病的成因,全是因為原本合作愉快的血糖和胰島素「失和」了!也就是說胰臟分泌的胰島素,發生供應量不足或作用力降低的狀況,沒能力替血糖打開細胞的大門,讓血糖進入細胞,發揮供給能量的任務。
結果,各器官的細胞因此無法吸收血糖所帶來的葡萄糖能量,就集體轉向大腦抗議、大聲喊餓。這時,大腦發出「肚子餓」的強烈訊息,引導人不停地去找食物來吃,即便吃了再多,細胞還是沒有獲得足夠的能量,感覺依舊非常飢餓,這即是糖尿病人所具有的「多吃」症狀。
這些無法進入細胞的血糖,就像無業遊民般,雖然擁有滿滿的葡萄糖能量,卻無用武之地,只能在血液裡逗留徘徊,因而造成血液血糖濃度過高,身體無法負荷,只能透過腎臟處理,由尿液排出,造成尿液變成濃度高的葡萄糖尿。腎臟處理這些血糖很辛苦,為了維持尿液滲透壓的平衡,就必須持續擷取更多血液中的水,把血糖帶出,變成「多尿」。
當太多的水從血液移往尿液中,身體的水分也就減少,大腦此時必須發出口渴的訊息,要求病人趕快喝水來補充,所以病人會有「多喝」的症狀。
血液長期維持高血糖的濃度,是一種不正常狀態,導致器官的工作量增加、運作失常,將埋下許多危險的伏兵,慢慢傷害心臟、血管、眼睛、神經、腎臟,可能導致併發心臟病、中風、失明、洗腎、陽萎或不孕,甚至還要被截肢。
而身體的胰臟,一旦分泌胰島素的功能受損,就無法痊癒而被宣告無用。人體從此就得依賴外來供應的胰島素,維持與血糖的正常合作關係。這時,李媽媽必須認命一輩子與糖尿病為伍,積極尋求醫療的協助,想辦法控制它、監測它,既要跟它和平共存,又要壓迫它、讓它無法藉機囂張。所以,不管是醫師照顧糖尿病人,還是病人照護自己,都肯定是件苦差事!
病人的迷思?
我得了糖尿病,醫療單位會不會沒有耐心陪我長期抗戰,幫我控制血糖?
糖尿病屬於慢性病,會引發多種併發症,而耗用很多的醫療資源。加上現今糖尿病盛行率不斷上升,死亡率提高,糖尿病患越來越年輕化。因此,健保局與各縣市衛生局聯合推動「糖尿病共同照護網」,結合醫院與地方基層執業醫師發展「糖尿病醫療照護團隊」,包括醫師、護理人員、醫事檢驗師、營養師等堅強陣容,協助病人從藥物治療、飲食調整、監控病情上,獲得持續且完整的醫療照顧,透過長期、穩定控制血糖的方式,降低併發症的可能性,長期陪伴病人對抗糖尿病,做病人最穩固的醫療後盾!
當病人被診斷出糖尿病時,看診醫師會發給病人一本「糖尿病護照」,並辦理收案,接著為病人實施初診檢查,定期在2至4週內複診3次,最後進行年度檢查評估,讓病人接受完整的門診照護。
用降血糖藥物來控制血糖,會不會越來越依賴藥物?病況好了一些,可不可以不用藥?
罹患糖尿病,必須精準控制血糖值,除了要控制飲食、多運動外,還必須靠規則使用降血糖藥物來維持血糖。所以,降血糖藥物是糖尿病病人維持正常血糖值不可或缺的藥物,一般主治醫師每次門診時應該都會依據病人的病情,開給適當劑量及日份的降血糖藥物。
如果病人沒有按照醫囑準時服藥,沒控制好血糖,將會造成腎臟與眼睛的小血管先發生病變。所以,請切實按照醫生的處方,按時按量使用藥物,切勿自行調整。
醫師的小叮嚀…
對醫院來說,執行糖尿病人的衛教收益,遠不如手術或門診帶來的利益豐厚,因此有些醫院的糖尿病中心態度較為消極。所以,健保局會透過糖尿病患醣化血色素(HbA1C)每年執行率、降血糖用藥日數重複率,來督導醫院的醫療品質。
控制血糖值是治療糖尿病的主要目的,檢驗血糖值更是治療糖尿病重要的一環,目前醫院使用醣化血色素(HbA1c)的測量,來檢驗病人的血糖值。如果有良心的醫院、醫師,重視糖尿病人的照護,將會安排病人每一季應接受一次醣化血色素(HbA1c)的檢查,至少每年也要檢查一次。
此外,好的醫生為了防止有些病人在原來藥物未用完前,又自行回診取藥,都會仔細詢問、審視病患過去拿藥情形,以免病人同日內重覆取得降血糖藥物,多吃超過正常的劑量,造成血糖過低的危險。
資料來源:健保局電子報
(本文轉貼自:http://www.nhi.gov.tw/epaper2/ItemDetail.asp?DataID=843&IsWebData=0&ItemTypeID=5&PapersID=77&PicID=)
- Oct 02 Tue 2007 10:06
*【戰勝糖尿】控制血糖戰勝糖尿病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