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癌是台灣地區第12位癌症死亡原因,在女性則為第八位癌症死亡原因。膽囊癌是一個膽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而且惡性度極高,而且由於早期症狀不甚明顯,往往診斷出來的時候,已經是非常晚期,所以很難用外科手術完全切除,所以造成癒後極為不好。

囊癌發生的原因仍然不是非常清楚,已經知道有幾個危險的因子,例如年齡、性別、膽結石、膽囊炎與膽道寄生蟲、種族、荷爾蒙、化學致癌物。

以年齡來說,超過七十歲就容易得到膽囊癌,而且女性比男性有較高的發生率。有百分之七十的膽囊癌同時存在的膽結石,而且有膽結石的患者罹患膽囊癌會明顯的比沒有膽結石的人要來得高,大約高出七倍左右。可是仍然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沒有發現膽結石。

雖然肝內膽管結石與膽囊癌的關係,目前仍然不是很清楚,可是一旦有結石的情況,就可能經常發生反覆性的細菌感染,造成細胞增生不良的情形。

吸煙與膽囊癌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且肥胖、喜歡吃高脂肪低纖維的飲食,也比較容易好發膽囊癌。寄生蟲會造成慢性的發炎反應,進而形成膽囊癌。

膽囊癌初期的腫瘤並不會造成明顯的症狀,所以常常讓人失去了警覺。等到腫瘤相當大的時候,可以發現右上腹或者有肋骨下緣有腫瘤,甚至有時候會有不明原因的淋巴結;如果又有黃疸、發燒的現象,則更令人懷疑。

目前對於膽囊癌最佳診斷的工具仍然是腹部超音波,其他的影像學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逆行性膽管攝影以及經皮穿刺膽管攝影。

治療膽囊癌的方式有完全切除(指的是膽囊切除加上局部的肝臟切除,或者是淋巴結切除手術)以及姑息性的手術。由於膽囊癌通常發現的時機較晚,導致一經診斷只有做姑息性的手術。

另外,膽囊缺少粘膜下固有肌肉層,癌細胞非常容易直接侵犯肌肉層,經由黏膜下淋巴散步到局部淋巴結,而鄰近的重要器官更有助於遠端的轉移,例如肝藏。所以,有幸能完全手術的患者,應該去思索如何去預防局部復發以及轉移的方法。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blog/snsc/index_at123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瓊慧-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