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運動要命心臟病發 學童猝死主因
更新日期:2008/06/14 16:50 記者韋麗文/台北報導
台灣平均每年校園內有300多名學生死亡,小兒心臟科醫師指出,學校體檢無從發現心臟病,體育課時學生如果腳步混亂、臉色蒼白,老師若還要求學生繼續跑步,很可能引發心臟病猝死,不應盲目要求學生進行同一強度的運動。


兒童保健協會今日舉辦「兒童及青少年運動與休閒安全研討會」,台北馬偕醫院小兒心臟科主任陳銘仁發表「校園安全的隱形殺手心臟猝死」。


根據教育部軍訓處提供的資料,91年到93年底,全台校園共有2495個學生死於校園,其中2219人死亡與意外有關,再進一步分析,有578個學生因為疾病意外而死亡。


很多人都認為心臟病是老人的疾病,卻忽略心臟病猝死,也可能是校園學子的殺手。陳銘仁說,每1000個小學學童中,3個有先天性心臟病,但是其中少數可能因為症狀輕微而不自知,再加上後天的心臟病,和突發的心律不整,平均每個學校都有機會碰到一個學生發生心臟病猝死。


尤其在運動時,最容易引發心臟病猝死;陳銘仁呼籲,如果學生出現上氣不接下氣、臉色蒼白、呼吸急促、腳步混亂等情形,老師同學就要警覺到學生身體可能有狀況。


每個人的體能不同,不應要求學生集體做同一強度的跑步,最紀會的是盲目、無理的要求,一次又一次反覆的訓練,幾乎形同體罰。


陳銘仁生氣的說,當有學生倒下時,旁邊的學生幾乎都只能手足無措,在旁邊觀看,等到救護車來時卻已來不及。


陳銘仁說,當有學生無故倒地,若能積極施行基礎救命術「叫叫ABC」:第一要先叫喚且輕拍患者,確定有無意識;第二步則是求救,第三步要打開患者呼吸道,第四是檢查呼吸,第五步壓胸吹氣,五個步驟做下來,救回孩子的機會大增。


電視、電影劇情中經常有CPR,但陳銘仁說,多數演員演出都錯得離譜,正確的CPR在按壓時,手肘應保持直立,以身體的力量壓在患者心臟處,若按壓時手肘彎曲,根本是無效的動作。


他呼籲,除了掌握學生身體狀況之外,學校裡,至少要有一人會做CPR,撐到救護車抵達,就能給年輕的生命一線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瓊慧-mandy 的頭像
    瓊慧-mandy

    MANDY'365 只要健康不要胖

    瓊慧-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