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當覺得身體不舒服時,或是為了要知道,身體是不是有疾病而來到醫院看醫師的時候,常常一見到醫師就要求說要做抽血檢查。當醫師問他為什麼要做抽血檢查的時候,他就回答說想要知道有沒有病。這樣的回答雖然不無道理,因為現在檢驗的技術可以從血液的檢驗檢查出很多疾病,而的確有很多疾病是要靠血液的檢查來證明,如:血液病、肝臟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尿毒症、糖尿病、心肌梗塞等等就是,但是這些疾病的診斷,也要靠症狀和其他檢查結果配合,才能做最後的診斷。我們也應該知道,有更多的疾病是不能單從血液檢查就能檢查得出來的。

你知道血液檢查的項目有好幾百種嗎?不能說要做血液檢查就一下子全部都做,所以要做血液檢查也要有個目標,譬如說,想要知道是否有肝臟病或糖尿病等,要有一個目標才知道要做哪些項目的檢查。健康檢查中所做的血液檢查,只是選擇幾項具代表性的檢查項目來做,並不是全部都做。

所謂血液檢查也有兩種,廣義的和狹義的血液檢查。狹義的血液檢查是真正的血液檢查,就是查一查血液本身(請參照第二章第八節血液、淋巴系;第五章第四節一般血液常規檢查)的成分有沒有變動:例如紅血球增加、減少或變質(貧血、多血症),白血球有沒有增加、減少或變質(白血病-血癌)等等就是。廣義的血液檢查,則是要檢查在血清中的各種生化成分有沒有變化、有沒有特別的成分存在、有沒有微生物在血液中等。檢驗人員可以利用生化學、免疫學或細菌培養等方法做這些檢驗。

做為幫助診斷疾病的檢查方法,除了血液檢查外,還有對尿液、痰、大便、組織片和穿刺得來的穿刺液的檢查。這些都是對從人體得到的物體所做的檢查,而這些做為檢查對象的物體叫做「檢體」。

另外還有一種不同的檢查方式。這一種檢查方式是直接對人體本身所做的檢查,如大家比較熟習的血壓測量、心電圖、腦波圖、X-光線、超音波、電腦斷層攝影、磁振攝影和各種內視鏡檢查等等,都是為了得到正確診斷,而對人體直接所做的檢查方法。為了幫助獲得正確的診斷,做為治療疾病的幫助,醫師就需要做上面所提到的這些檢查。如何從這麼多檢查項目中決定要選哪幾項檢查,則是醫師的責任,不過這也要看醫師本人的醫學知識的造詣程度了。

但要達到正確的診斷,除了醫師本身的學識能力以外,也要靠病人本人對疾病的認識和常識。如果病人本身對疾病有些認識的話,他會提供給醫師很多有力的協助診斷的線索。不過我常常碰到一些病人,他們來看醫師時,故意隱瞞一些症狀,大概是想來考考醫師的能力吧。這是絕對錯誤的做法,最後吃虧的是他自己,而且是在跟他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反過來,雖然近來比較少了,另外有一種情況是有一些病人很怕抽血,把血液跟生命劃成等號,以為抽血抽多了會影響到他的壽命似的。我們要知道,我們在紅色血液中所看到的紅色是紅血球的顏色,而這個紅血球的生命只有一百二十天,也就是說,假如不是從骨髓中每天有新的紅血球製造出來的話,一百二十天後,現在在你的血管中所流動的紅血球就一顆都不存在了。我們骨髓每天製造血液中所需要的紅血球,而每天都有一百二十分 之一的紅血球壽終正寢自己破壞掉。我們應該擔心的是,你是不是得了骨髓不能製造紅血球的再生不能性(或不良性)貧血病,而不必擔心為檢查需要所抽出來的血液。至於白血球的生命那就只有四 ~ 六天罷了。知道這些道理後,我們就不該害怕或擔心為了達到診斷所做的抽血檢查了。


(本文引用自:http://www.tmn.idv.tw/chiaungo/comsense/blodtest.htm 吳昭新 醫師 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瓊慧-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