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視網膜剝離
視網膜發生裂孔及剝離時多半不痛不癢,不易察覺,早期檢測可在治療黃金期進行雷射治療,預防病狀惡化。
文◎魏嵩陽
日前一則高中男生發生視網膜剝離的新聞,引起社會大眾對視網膜剝離「年輕化」的關心與疑慮,成為家長經常詢問醫師的話題。台灣地區的近視人口佔總人口數的比例是世界第一,與視網膜剝離關係密不可分的中高度近視人口,不僅是逐日增加,且有年齡層下降的趨勢,因而視網膜疾病患者也就有年輕化的傾向。
視網膜是眼睛內面的一層薄薄的神經細胞組織,我們常以相機來比喻眼睛,而視網膜就相當於相機內的底片,能感受光線的變化並且傳送訊號到大腦,讓大腦能「看到」東西。一旦視網膜有破洞(裂孔),眼球內的液體可能會由此灌入,造成視網膜和其下的神經傳導組織分離,即是所謂的"視網膜剝離",因為神經訊號無法適當的傳到大腦,所以剝離會造成視力下降,乃至於完全看不到。由眼球內面剝落的視網膜就好像由牆上掉下來的壁紙一般,如果能在早期貼回去,影響有限,但如果拖久了,即使貼回去,功能亦不佳。壁紙是用強力膠黏回去的,而視網膜要復位,工程可就大多囉!初期的裂孔可用雷射光凝固治療,範圍大的就得要進手術房開刀了。
正常的視網膜本來就會隨著年齡而慢慢的降低功能,但中高度(六百度以上)近視的患者,因眼球增大,視網膜會提早退化,特別是周邊的視網膜,其發生視網膜裂孔及剝離的機率要比一般人來得高,根據各國的統計,近視族群中視網膜剝離的發生機率約在0.7%至6%不等。
視網膜發生裂孔及早期剝離時多半不痛不癢,沒有感覺,因為大多由周邊開始,對視力的影響不明顯,很容易就被忽略了,特別是許多民眾自離開小學的就學生活後,除了特殊原因(如外傷)或完整的(換言之,昂貴的)健康檢查外,沒有定期接受眼睛健康檢查的習慣,一般人往往等到看不見了,才知道視網膜已經嚴重剝離,以致經常錯過就醫的黃金時刻,造成一輩子的遺憾!
不過,另一個反向而且有趣的現象是,準備接受雷射近視矯正手術的近視族群,並不如一般想像的容易視網膜剝離。因為必須接受完整的術前眼睛檢查,這類族群反而常能"把握"治療的黃金時刻!因為在考慮接受雷射近視矯正手術治療之前,必須接受詳細的眼睛檢查,當然也包括了對視網膜完整的檢查與評估,一些沒有症狀的裂孔及網膜局部剝離,便因此而被檢測出來,得以進行早期雷射光凝固治療,預防病狀惡化甚至失明之虞,因此,近視雷射手術後出現視網膜剝離的機率反而相對的減少。
依據國外學者對數萬個個案所做的長期追蹤統計,接受過雷射視力矯正手術的近視族群中,發生視網膜剝離的機率僅0.06%,這除了歸功於術前的檢查外,手術後,病人會定期回到眼科接受診療,即使有情況,在第一時間即由醫師作必要的處理,結果也會比較較理想。所以雷射視力矯正手術不僅在矯正度數而已,也同時對眼睛作了一個總體檢!
視網膜剝離並非一朝一夕形成,當你感覺眼前常有閃光、黑點飄浮,甚至有黑幕遮蓋視野的現象,一定要迅速就醫檢查,因為這些可能都是視網膜剝離的前兆。大部分的民眾對於眼睛異常的狀況多不以為意,以為只要多休息、點眼藥水便可以消除眼睛疲勞,視力自然轉好,其實這是很危險的做法,千萬不要輕忽眼睛所發出的警訊,尋求專業眼科醫師的協助,才是最好的應對之策。
文章引用自http://cgi.blog.roodo.com/trackback/8970785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