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肚子痛可能罹胰臟癌
《2007/12/01 17:57》
記者關嘉慶/台北報導
肚子痛有可能是胰臟癌,但是卻往往被人疏忽,以致於被診斷出來時多為胰臟癌末期;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黃燦龍建議,一旦出現腸胃不適且經由治療已達一個月都未改善時,最好是能進一步以胰臟管攝影或電腦斷層(CT)來確診。
黃燦龍教授表示,癌症治療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但是胰臟癌病人往往在出現症狀時,多已擴散到胰臟周圍的的組織與血管,甚至會到後腹腔的淋巴與肝臟,致使治療效果不佳。
黃燦龍教授指出,很多胰臟癌病人在早期會有肚子悶、肚子脹與疼痛感,甚至於在胃腸肝膽科就醫時都會以為是胃發炎,不過,通常胃發炎會在治療一、二週後可以獲得改善,所以,一旦在治療後都無法改善病況,症狀持續達一個月以上時,最好能進一步檢查。
黃燦龍教授表示,目前胰臟癌的檢查方面會先以抽血檢查 CA19-9癌症指標,然後用做超音波與內視鏡檢查;不過,雖然 CA19-9癌症指標的敏感性高,但是專一性不夠高,因為胰臟發炎或是阻塞的情形也會使得該指標升高,因此,也未必能夠確診。
所以,想要確診是否為胰臟癌,黃燦龍教授則是建議要做電腦斷層,或是胰臟管攝影;黃燦龍教授表示,一般的內視鏡只能看到胃與十二指腸,因為胰臟是在胃部更後面,所以得要透過而胰臟管攝影以逆行性內視鏡,才可看到病灶。
黃燦龍教授提醒,胰臟癌通常不會有血便,只有長在靠膽管與胰臟交界處的胰臟壼腹部的腫瘤才會有血便,因此,對於腹部有所不適,且在治療長達一個月都無法治癒時,最好能進一步檢查,以期及早發現,及時接受治療。
(資料來源:http://care.cdnnews.com.tw/20071202/med/jkbj/733780002007120117573010.htm)
- May 09 Fri 2008 21:50
*【健康傳真】長期肚子痛可能罹胰臟癌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