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的李佳宏兩年前購買台北市文山區一戶預售屋,再過幾個月即將過戶交屋。不過,近日清明節過後才發現,住家附近居然有一座墳墓,掃墓鋤草後才現出土堆,打壞他即將入厝的好心情。

自從三年前房地產景氣復甦,北中南各地房屋推案量大增、交易熱絡,但隨著大批預售屋將在今年交屋,不少當年「衝動」購買預售屋者,遭遇到房屋「打回原形」窘境,原本的好印象紛紛大打折扣。

根據消基會統計,台灣購屋糾紛居高不下,突顯出消費者對購屋的風險控管還是相對弱勢,若遇到不肖業者有意訛詐,購屋者事先預防能力仍然偏低。

買賣不動產因金額高,且有相當專業性,消費者若一時不察,可能就成為受害者。然而,購買預售屋本來就有些風險,消費者更應詳細審閱買賣契約,此外,購屋程序最後階段「交屋」,還有許多「眉角」。

北區房屋首席總經理彭培業指出,所謂「交屋」即是指房屋產權完成移轉登記於買方名下,但買賣雙方仍須約定交付尾款與點交房屋時間。點交房屋時,除屋內須看仔細外,對公共設施或鄰里環境也不能忽視,最好能夠兼顧。





為避免落入交屋可能的陷阱,有12道關卡是必須注意的:

1.「產權是否清楚」
購屋時,最忌產權不清楚,付訂金前應先向地政機關申請土地及房屋謄本,查閱產權情形。

2.「交屋日期是否明確」
預售屋興建時間有太多不確定性,如工作天、建商變更設計、天災等,在合約中明確訂定交屋日期,如領到使用執照後多少天或明確的日期。並明定建商如逾時多久,必須退款、賠償,以免交屋時間拖延過久,合約卻無違約條款來救濟。

3.「保固期間與事項是否載明」
房屋保固期間為何,及保固內容或事項均應載明,若在日後對所購房屋有問題需維修,建商應盡義務維修、確保消費者權益。

4.「公共建設是否為真」
看板寫上「某公園預定地」或「某市場預定地」,有的甚至寫上完工日期,看來如同政府公告。有的建案會故意誤導客戶,建議詢問當地住戶,或向地方政府查詢真假,以免誤判未來發展及行情。

5.「坪數是否短少」
坪數不實或虛坪,常為購屋糾紛爭議重點。一般產權登記,除主建物面積外,還有附屬建物及共用部分,如陽台、平台、公共設施或屋頂突出物等,因常有虛灌坪數糾紛,在交屋時須詳細核對所有權狀是否符合銷售坪數。

6.「車位分攤及分管是否合理」
購買車位時,要將分攤方式詳細述明,車位範圍應包含車位本身、車道及停車場出入口,且須簽訂分管契約書,註明於買賣契約書中。

7.「是否有二次施工現象」
所謂二次施工是指建商取得使用執照後,再將部分面積修改用途,如陽台外推成為房間的一部分,或停車位改為房間等。
如果是住戶在交屋後才施作,住戶必須自行承擔後續被拆除的風險。若是建商所施作,就要注意不要簽自行僱工施作切結書,以免建商逃避責任。最好能比對建商銷售平面圖及建築圖,要求建商依約施工,包括建築材料或附贈設備等是否符合契約內容。

8.「費用分擔是否明定清楚」
房屋興建應是房屋能正常使用,才能交給買方,正常使用的定義應為各戶水錶、電錶均裝設完成。因此,向自來水公司及電力公司申請水電接通(外水外電)的接管費用,應在合約書中明確約定由誰負擔。

9.「機電設備與各項通道、管線是否正常」
住宅本身與公設的機電設備或管線,均應各別查看能否正常運作,如每個插座是否供電正常、屋內電燈或電路系統是否正常;排水管道、馬桶是否順暢,廚房洗碗槽、浴缸、洗手台會否漏水,若為頂樓、屋頂是否漏水;牆壁、地板磁磚或天花板有無龜裂或破損情況,門窗裝設與門鎖是否正常或有損毀情形。

10.「相關交屋資料文件是否逐一核對」
包括土地所有權狀(正本)、建築物所有權狀(正本)、使用執照(大樓為影本)、房屋保固證明書、鋼筋無輻射污染保證書、非海砂屋保證書、房屋鑰匙。

11.「輻射屋與海砂屋是否通過檢測」
輻射屋或海砂屋會影響居住品質及身體健康,交屋前必須確認不是輻射屋或海砂屋。合約須載明、並要求建商提供保證書,以免交屋後發現,滋生困擾。

12.「逃生、消防設備是否安全齊備」
瓦斯氣爆危及鄰舍事件頻傳,居家安全無論在逃生管道或消防設備是否齊全,能否正常運作與有無定期檢測觀念漸受重視,對逃生消防系統把關也更嚴謹。

建議消費者購屋時,選擇有相當經營規模業者,是降低購屋風險的重要步驟。
其次,即使發生購屋糾紛,業者通常會在合法合理前提下,賠償消費者;
選擇房仲業者也是降低風險方式之一,可提供買賣專業諮詢,增進交易安全。

文章引用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nsuTWaSTHhNNmcyz35mlw4UQuOY-/article?mid=10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瓊慧-mandy 的頭像
    瓊慧-mandy

    MANDY'365 只要健康不要胖

    瓊慧-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