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腸病毒 全民一起來




春、夏交替的季節是腸病毒流行的高峰期,台灣因處於亞熱帶,氣候溫暖且濕度高,終年都可能傳出病例。腸病毒較常侵犯三歲以下的幼童,事前做好預防,才能確保寶寶的平安。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目前共發現六十幾種,包括:二十三種A群克沙奇病毒、六種B群克沙奇病毒、三種小兒麻痺病毒、三十種依科病毒及最後發現的六十八至七十一型腸病毒等等,因為腸病毒的種類非常多,每次引發的類型都不相同。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

  腸病毒以其名稱來理解,許多人會以為這是一種和腸胃炎相關的疾病,只要有類似症狀就會懷疑可能是腸病毒。台安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黃守仁表示,其實腸病毒很少出現腹瀉、拉肚子的症狀,但是病毒卻會在人類的腸胃道中繁殖存在五至六週,或在呼吸道存在三至四週,所以腸病毒的傳染途徑會經由接觸(幼兒會因接觸玩具而將病毒相互傳染)、腸胃道(糞口、食物污染)、呼吸道(飛沫、咳嗽、打噴嚏)等傳染途徑而發病。一般而言,病患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





腸病毒的症狀

  腸病毒發病七天內是重症發生的危險期,照顧者必須特別小心,不過只有少數人的感染會引發重症。若是感染重症腸病毒,則可能產生嚴重的併發症,如:無菌性腦膜炎、病毒性腦炎、心肌炎、心內膜炎、新生兒敗血症、肢體麻痺症候群等等。
目前臨床常見的重症腸病毒,包括:克沙奇B群病毒、七十一型腸病毒.,根據國內過去疫情的統計發現,腸病毒七十一型發生嚴重併發症的病例小於三歲者占了79%,其中數十名死亡病例是猝死。
所以,若病患為五歲以下的幼童,照顧者應該特別注意,如果他出現持續嘔吐、意識不清、活動力不佳、嗜睡、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呼吸急促、心律不整等異常症狀,就要立即送醫診治。




腸病毒患者的居家護理

  罹患腸病毒的病童,經過醫師診治後,回到家中就要父母多多悉心照顧,以下為簡單的居家照護原則:
  ◎多補充水分
  多幫孩子補充開水、果汁或含電解質的飲料。若孩子因為發燒、嘔吐、胃口不佳而脫水者,可打點滴治療。
  ◎多吃冰涼的食物
  因為口腔潰爛而疼痛,要避免熱食、較硬的食物或刺激性的食物,儘量選擇易吞嚥的食物。多吃冰涼的食物會增加食慾,如:冰淇淋、冰涼的飲料。
  ◎提供舒適環境讓病童多休息
  提供舒適的居家環境,讓病童好好在家休息,才能較快痊癒,也較能防止孩子交互感染。
  ◎噴止痛劑
  因口腔中的水泡及潰瘍而疼痛,可依醫師處方噴一些止痛劑予以紓解。
  ◎注意個人衛生
  腸病毒病童的排泄物應小心處理,個人用品也應分開消毒清洗。
  ◎觀察病情
  孩子就診後確定為腸病毒,除遵照醫囑外,家長仍要密切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若出現病情加重的現象,應儘速就醫。




預防腸病毒的十大原則

  在目前的腸病毒中,只有小兒麻痺病毒有疫苗可以預防,再加上腸病毒的種類很多,並非得過一次後就能終身免疫,所以只有依靠勤洗手及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有效預防腸病毒。以下為預防腸病毒的建議:
◎嬰幼兒為高危險群
  嬰幼兒的免疫力較差,容易罹患腸病毒,並容易發生併發症。因此,家中若有三歲以下的孩子就要特別注意,只要發現孩子出現腸病毒的症狀時,要立即就醫。
◎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腸病毒流行期間,應避免出入過度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如:百貨公司、電影院、遊樂場所等。
◎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
  家中、學校教室及安親班應常常消毒,保持良好的通風,並注意內外環境的衛生。
◎勿飲用未經煮沸的水
  煮沸的水能高溫消毒,因此不管是泡牛奶、飲用水或是家中三餐,都應使用煮沸過的水,可降低被感染的機會。
◎常常清洗或消毒孩子的玩具
  玩具是孩子傳染疾病的重要管道,因此幼稚園或家中玩具應定期清洗消毒,且要避免孩子玩公共場所提供的玩具,以防沾有腸病毒的飛沫或分泌物留在玩具上,形成重要傳染源。
◎增強個人免疫力
  感染腸病毒會不會發生嚴重併發症,和個人的免疫力強弱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平時應注意飲食營養均衡、有充足睡眠及適當的運動。
◎不要跟疑似病患(家人或同學)接觸
  當家人或同學出現腸病毒疑似症狀時,父母或老師應將其他孩子隔離,以避免其他孩子受到波及。
◎罹病學童宜請假暫勿上課
  若確定孩童罹患腸病毒,應該好好接受醫師治療,多補充水分,並在家隔離休息至少一個星期,才能避免傳染給其他學童。
◎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其實三歲以前嬰幼兒的感染,通常是經由以下途徑:由家人或照顧者自外面帶回的病毒,經接觸或飛沫傳染;或吃進受病毒污染的食物而感染;或經由玩具接觸傳染。這種情況下,家人在外面感染了腸病毒,雖然大人本身不發病,卻把病毒帶回家,所以家中有嬰幼兒的家人,特別是嬰幼兒的照顧者,從外返家應更衣及洗手,尤其在餵食嬰幼兒前,一定要先正確洗手,才能降低腸病毒的傳染機會。此外,較大的孩子,應養成孩子接觸寵物後,須立即洗手的習慣;父母和老師也應教導孩子在生活裡,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
◎注意個人衛生
  除了澈底洗手之外,注意不要隨意以手接觸口鼻或挖鼻孔,因為口腔、鼻子黏膜很容易繁殖及傳染病毒。

結 語

  大部分腸病毒的病患,只要經過正確的診斷治療,再加上充分的休息、給予足夠的營養,大多會慢慢恢復健康。但是腸病毒常常是防不勝防,唯有全民一起來,才可能有效防止腸病毒的大流行。

 


腸病毒的症狀

1.B群克沙奇病毒
在新生兒中,有些會感染此種腸病毒,這種疾病的症狀極似敗血症,常因被誤診而用一般細菌感染去治療,最後未能對症下藥,導致死亡。不過六個月以下的嬰兒,大多會有來自母親的抗體,因此罹患此類腸病毒的機率並不高。

2.七十一型腸病毒
典型症狀包括:發燒、口腔潰爛、手腳掌或臀部長水泡等,這種手足口病或泡疹性咽峽炎的症狀,是七十一型腸病毒常引起的病症。七十一型腸病毒,1998年曾經在台灣大流行,其致死率極高(約1/1000~10000),且五歲以下的幼童若感染,常會引發嚴重的併發症。

 





正確洗手五步驟 正確洗手五步驟:

濕 以乾淨的自來水沖濕雙手。
搓 雙手抹上肥皂或洗手液,兩手揉搓手掌、手背、手指及指尖至少20秒。
沖 用清水將雙手泡沫沖洗洗淨。
捧 關水前先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
擦 用乾淨的紙巾或面紙將手擦乾,並用擦手紙關掉水龍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瓊慧-ma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